100%

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卷17-18

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十七

 治体十臣职 

武进盛康旭人辑

  臣事论              

梅曾亮

天下之患。非事势之盘根错节之为患也。非法令不素具之为患也。非财不足之为患也。居官者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为大患。今夫四民之中。士之贵于农工商贾也。较然明矣。使农工商贾。皆汲汲然有为士之心。则方其为农也。田莱必不能辟。其为工也。艺事必不能精。其为商贾也。有无必不能迁。然天下之民。有自乐其农工商贾之业。而以士为畏途者。彼士也有考试场屋之苦。有文字声病之学。违其程度。则又有褫夺扑责之刑以随其后。凡士之所深忧以为大辱者。民皆脱然而无患。彼民也度其身而苦其事。有万不可以尝试者。故甘心绝意。乐其业而不迁。今之为仕者则不然。无愚智贤不肖也。而皆有必为公卿大夫之心。夫吏之迁除。或以年计。或以十数年计。非可朝拜官而夕超擢也。然其身縻于此。而其心去此职而上者。不可以层累计。人有仕宦十年而官不调者。则乡里笑之。而亲交为之减色。忘分苟得。相帅成风。夫爵禄者廉耻之药石也。善用之则起。不善用之则废。廉耻者聪明之堤防也。固其防则盈。而溃其防则竭。聪明竭矣。虽勉强为作。施令布政。与吾民相酬对者。特具文焉而已。故曰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谓大患。虽然。是患也。不成于贱。而成于贵。不成于贵贱之悬殊。而成于治贵贱之不公。大臣者。将帅也。属吏者。士卒也。大军之沮败。非为将者之独奔。而法之加。必自将者始。今夫大吏。其日造请问起居者。属吏也。供刍薪米炭者。属吏也。加声色颐指者。属吏也。听弹劾迁换者。又属吏也。有罪。则曰是属吏所承办也。承审也。大臣者不知。同有罪。则曰是大臣也。不可与小臣同科。科其罪矣。而或降级。或罚俸。不旋踵而复。其罪同。而位卑者则一蹶不可复振。用法如此。固贱者之不能心服也。心不服而隐忍以为之。此其身有不能安。而其职有不能尽者矣。则宜以其位为寄。而汲汲然去之也。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善为治者。所慎重而专任之者。大臣而已。使小臣之事。统责之大臣。而大臣之罪。不可分之于小臣。其大小之罪均。法之加必自贵者始。盖位重而责之者厚。厚不为刻也。位轻而责之者薄。薄不为私也。夫如是贵者难其事而不敢有以位为乐之心。贱者量其力。而无皇皇于冒进之意。乐其职故其心安。安其心故其事成。传不云乎。厚味实腊毒。高位实疾颠。古之人自一命以上。其忧患递相增也。以至于卿相。惟疾人则无忧。悲夫。自三代而下。士之畏富贵而不居者。何少也。使士也无考试场屋之苦。文字声病之学。褫夺扑责之刑。而又无农工商贾之瘁。以获高世之名。则天下有一不为士者。而其心不服。人主尚安得四民而用之哉。或曰。如此则非所以贵贤贱不肖之心。且无以磨厉人于功名之途者也。曰。今之贵贱。非如古之世。其贵贱也。以为不贤乎。则固有时而为大夫公卿矣。以为贤乎。则公卿大夫皆自小臣始矣。且夫人弃贱就贵之心。如水之就下。如丸之走阪。虽贲育之勇。不能抑之。圣人不得已而分利害之数与贵贱参之。而听人能不能者之自处。政之失也。则专其利于所贵而专其害于所贱。夫避贱而趋贵。罪之可也。然使卑贱之忧患。甚于贵富。人孰不避忧而趋乐。是人臣之利也。非国家之利也。然有公忠体国之大臣。则亦不利乎此矣。

  因时论二论进退        

吴铤

进退者。人主所以养众臣之廉耻。而众臣所以自全其廉耻者也。古之君子。难进而易退。难进之道有三。时未至而安之。一也。度己所不能而辞之。二也。己虽能是。必辞之而后受。三也。易退之道有四。礼貌未衰则就之。及其衰也则退。一也。言而见信则就之。及其疑也则退。二也。论大事不用。则假小事而行。三也。为内职不用。则乞外职而出。四也。进不为贪位。退不为旷官。为臣子者。岂愿必于如是哉。然而卒如是者何也。则固以自全其廉耻也。为人主者岂必听其如是哉。然而卒听之者何也。则固以养众臣之廉耻也。不惑所以为知。不争所以为仁。知耻所以为勇。善让所以为礼合而言之义也。一举而五善备焉。进退之所系诚重矣。后世不知此义。故易进而难退。为人主者。必将曰是固吾所豢养者也。吾有所授于尔。尔当受命惟谨。其有让者。不以为沽名。则以为规避矣。为人主者。又将曰是固吾所奴隶者也。吾有所授于尔。尔当受命惟谨。其有退者。不以为怨望。则以为惧祸矣。为臣子者。因进退之不自主。而幸其足以保位也。亦曰吾固君所豢养与奴隶者也。进退之固当受命惟谨。其有让且退者。不以为矫异。则以为虚伪矣。且夫愚者不察进退之宜动。挟浮沈苟安之习。自失其廉耻。无复向者五善之美。又妄訿廉耻之士为不识时务。呜呼。其亦过矣。夫进退之分易明也。廉耻之心人所自有也。然而卒如是者何也。时为之也。惟豪杰之士为能不拘乎时。而自守其介然之节。其他皆与时为进退而已。其所积渐。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知此。则可谓大臣矣。

  张江陵论             

亢树滋

大臣之罪莫大于无过。盖至于无过。则必选懦避事。置身利害之外。使天下后世刺之无可刺。非之无可非。而衰乱之祸。乃阴中于国家而不可救止。以吾观有明三百年宰相。若江陵张公者。庶几大臣之有过者乎。今夫医者之治病也。必治其受病之处。当嘉隆以来。卿大夫因循成俗。置国事不理。所谓宰相者。率以圆容隐忍。持禄保位为得计。而二三台谏。习见夫宰相之无所短长。遂恃其讦直强谏之风。互相朋比。以耸动后进。而劫持君相。盖宰相之听命于台谏。而不能有为也久矣。江陵知其如此。乃以精明刚果之资。起而矫之。固救治之药也。然彼台谏诸臣。积习久沿。安能一日为之下哉。其指为专权怙宠。连章攻讦者。岂果实心为国。乃不便其私图而急欲去之耳。非江陵得君之专。其为所逐决矣。然江陵去。甯复有如江陵者。不避嫌怨。不计功罪。而佐其君。厉精图治。使纪纲整。风俗修。四夷宾服。致数十年太平之治乎。呜呼。才臣之当国也。其力足以有为。而身每及于祸。庸臣之当国也。竞为相安无事之说以图幸免。而其实能潜溃其国家。当汉之隆。申屠嘉周亚夫辈。严厉奋发。天下以安。及其末也。张禹孔光之徒。日夜修饰经术。崇尚虚文。而卒致王莽之祸。使江陵当日稍顾身家。依违其际。未必不得美誉。而吾恐上恬下嬉。不待闯献出。而明社之屋也久矣。且吾历览全史。见国家之终于不振者。大率宰相非其人故也。明自三杨而后。仅有一江陵实心为国。一旦身殁祸作。且不免后世之口舌。此固有国者之不幸。于江陵乎何有。顾或者谓江陵之相业。固有足多者。至于夺情视政。忘亲恋位。其亦可恕乎。曰。此尤不足以知江陵也。夫江陵。大臣也。大臣之道。以安社稷为悦者也。但愿其有治世之大功。不愿其有区区之小节。即以为罪。亦祗江陵一身之过。而无关于天下国家之故。诸臣知为江陵计。而不知为天下国家计。其亦昧于道矣。呜呼。三代以下。久无定评。吾所惜者。恐天下后世。或有处江陵之位。值江陵之时与势。相率以江陵为戒。而潜溃其国家者非细也。可不虑哉。

  因时论三论谏官        

吴铤

谏官之职。莫善乎言人主之得失。大臣之得失次之。政事之得失又次之。最下则敷陈琐辨析毫黍而已。夫人情孰不就安全而避危祸。御史职甚卑。以新进而兼疏远。孤臣无党。又所言与人主之意相反也。足以生其愧而犯其忌。且近于彰主之过焉。夫以小臣而与君争。则危。以新进而与故旧争。则危。以疏远而与亲近争。则危。以孤臣而与朋党争。则危。以相反之意匡扶人主。则危。积愧而成憎。则危。积忌而成怒。则危。彰君之过而自居其名则危。为谏官者。挟此八危之势。直言人主与大臣之得失。而进其苦口之言。将何以胜。而人主与大臣。将起而与谏官角。言之而切。则以为激讦。言之而不切。则以为虚浮。其可以罪去者。则以间散置之。如是。则忠直之士。不能容于时矣。为谏官者。知忠直之不能容于时也。将曰。我而言人主之失以求免于危。是犹以矛刺盾也。必无冀矣。我而言大臣之失以求免于危。是犹以耳求食也。愈无冀矣。惴惴焉惧八危之及于其身。而又恐天下以不言责之也。故敷陈琐。辨析毫黍。以塞其责而已。苏明允曰。末世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不谏之刑缺然。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如是。则必善用其罚矣。然而用不谏之罚。犹且言之而仍无益于国者。何也。则以敷陈琐辨析毫黍故也。上之人固重其罚而使之言矣。然而上之所罚者不言也。而为谏臣者。则即以言避之也。上之既不能体朝廷求言之意。下之复不能使天下国家获言之用。徒因仍其故。以求免乎不言之罚。至人主欲以言责之。而彼犹得以自解。夫是乃明允之所不及料也。呜呼。巧矣。

  续苏明允谏论           

朱琦

苏明允作谏论。疾士之不谏。欲制刑以劫之。而复商之墨刑。引霍光事为证。余谓士不可以劫也。不如慎赏。慎赏莫如明示以意。先王之世。刑赏并设。然赏从重。刑从轻。待士以廉耻。而不辱以奴隶。按墨刑虽制于商。自虞夏至周无用者。不可以霍光诛昌邑之臣之不谏者为比。且天下之士。勇者怯者。至不一也。勇者常少。而怯者常多。勇能谏。怯不能谏。则天下之能谏者少。而不能谏者多。必如苏氏之言。尽取怯者而刑之乎。则不可胜刑。设有谏者能谏其十。而一之不谏焉。亦取而刑之乎。刑之则不恕。舍又非法。且大臣亦有怯者。刑不可加也。苛于小而纵其巨。不可谓公。如此。则刑之权易穷。故谓不如慎赏而明示以意。慎赏则不僭。怯者不得侥幸。而勇者奋。明示以意。则谏者知其断然必出于赏。而怯亦勇焉。昔者百里奚事虞则默。事秦则智。子臧逊于越而强于威宣。一叔孙通也。始则阿二世取容。已而事汉以死争太子。王珪孙伏伽戴胄之属。卷舌闭口于隋。亢言极论于唐。岂前后若两人哉。盖人臣不从其令而从其意。意之所向。天下奋袂抵掌而赴之矣。诚使今之进谏者。如齐威王之时。明诏廷臣曰。若者上赏。若者中赏。若者下赏。如此而有不谏者。吾不信也。又如汉孝文时。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可采。未尝不称善。不可用置之。如此而有不乐谏者。吾亦不信也。或曰。谏。吾职也。非有所利也。好名。贞士且耻之。况利乎。苏氏亦言士有不悦赏不畏刑者。示之以意而犹不至。则奈何。余谓不然。人情大抵相近。先王之制。为中士设也。且人惟悦赏。故名义可得而诱。司马温公谏院记。谓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夫汲汲于名诚不可。而使人主疑谏者之好名。谏者亦以好名之嫌而自沮。此大不可也。孔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不以小言受大禄。大言受小禄。世儒或疑其说。而记礼者以此正告天下而不讳。曰。如此则受。否则已。若权衡尺寸之不爽。非惟国之常典宜尔。盖君臣相与之际。本自坦白正大。而无所用其讳也。后世多忌。而疑其于赏也。有上下相蒙而弗及者。又其是非乖异。闇主乱朝。乃至迁其刑于谏。迁其赏于不谏。而士亦矫语曰。吾不悦赏。不畏刑。此岂其情哉。自宋以后。持论愈高。用法日舛。虽欲如苏氏复古之制。增设墨刑。彼既迁其刑于谏矣。谁与执不谏之刑乎。夫赏罚莫若近情。近情则可行。彼明允者。习于纵横之术。期于必售。激而为仪秦以术奸其上者也。怵以猛虎。而限以渊谷。以术劫其下者也。上下以术而非其情。故士亦遂有不悦赏不畏刑者。夫使天下而皆不悦赏不畏刑。天下不可为矣。

  进言论              

陈尔干

有两人焉。各择一术以处。必其所甚慕者也。既又未尝不悔。而交相为慕。是非真可悔可慕也。从而易之。悔且慕者又将如故。故择术者非于未事之先穷其究竟。鲜不为偶尔之利害所移。古来忠荩之士。殚精竭虑。披心沥诚。以献其所见。一二浅识者往往指其小害以挠之。幸而人主从我。未几小害者见。则挠之者喋喋矜得意。而人主之意亦卒移。夫人虽甚不肖。必不愿国家之荣怀者。非情也。吾虽甚昵乎彼。必捐吾祖宗之业子孙之计以从之。愚者不为也。乃专于任贤者。自古不概见。而苟且旦夕。卒至亡国败家者。相随属。盖天下事莫不有利害。未事之先。各见其所见。既入其中。又震惊其见在故也。夫药之足以生死者。即足以死生者也。无甚害。亦多无济缓急。而待生于药者。骤服之亦未必不见小害。夫药之入口。死生决焉。亦孰&#62714。冒也哉。有医焉。尝屡已其痁痎之疾。则危急之际亦委之矣。为医者于用药之先。又为言初当瞑眩者若彼。继乃收效者如此。则方累见小害。将转幸再生之有机。一二浅识者。亦将服其言之不爽。而未敢有邪说。故人臣之将进大计也。有以取人君之信于先。又能杜小人之口于后。则几矣。夫人方甘以无济缓急之药。养其锢疾。而医之初奏其技者。并不&#62714。任瞑眩之咎。则挠阻者奚待多言哉。若夫不知病之所在。姑以快吾意之一试。则诚不如无济缓急者。犹不速其死。且使后世之人。骇峻品之必不可投。委锢疾为必不可瘳也。悲夫。

  王阳贡禹论            

潘德舆

儒臣之道。明经为本。谏诤为用。虽然。本之中有本焉。心术不&#61232。。明经谏诤。皆邪慝也。汉王阳贡禹。少并称明经。仕各以谏诤显。然王阳之经术谏疏。董仲舒之匹也。其谏昌邑王也。谓宜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欣欣焉发愤忘食。日新厥德。此既万世人主之蓍蔡矣。其谏宣帝也。谓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遭其时。言听计从。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其务在于期会簿书。断狱听讼。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独设刑法。以意穿凿。是以诈伪萌生。刑罚亡极。呜呼。三代后二千余年名臣众矣。未闻言此者。虽周召复生。岂有加乎。宣帝迂之。谢病终不召。无足为阳恨。独恨班固寡识。使与贡禹同传。且谓阳禹之取舍同也。夫禹之取舍。岂独不逮阳。阳名臣之冠。而禹邪臣之尤也。何以明之。禹箴元帝。语至&#63089。密。帝亦屈意信向之。然综其要。不过劝帝裁减服御器物宫女廐马离宫苑囿。罢采珠玉金银铸钱官。俾百姓壹归于农。儿七岁出口钱。二十乃算。皆俭朴小节。非能沥血陈奸凶。使帝赫然冯怒。奋阳刚。开众阴。得经义之大者也。汉之亡兆于元帝。其害莫大于任石显。杀萧望之。斥刘更生。而禹实党显。劾望之更生。其为三公即显荐。汉之罪人。非禹谁也。凡为人臣者。必巧给便佞。作奸揽权。而后为小人。则小人亦易除。惟诸诵习经术。号当代雅儒者。亦内耽利禄。扳附私人。不使其君知贤不肖之辨。而众小乃盘固不可去。国随以亡。故昔人以为拂人主易。攻权臣难。若匡衡张禹孔光杜钦谷永之徒。阴护持王凤董贤王莽。交通比周。外假经术谏诤。取重人主。皆师贡禹之故智者也。唐权载之作辨亡论。力斥张禹。于贡禹则恕之。不知二禹心术一耳。皆孔子所谓色取仁而行违。鄙夫患得患失者。乃儒者之下流。乡原之大较。其不幸败露。始为苏威冯道。幸而安居高位。以老寿终。获世清名。身后&#62568。如贡禹者何限。作史之人。经义不精严。往往以清平之儒臣宽之。岂不谬哉。或疑班史刘向石显传。颇书贡禹阴事。于禹传没之。为史中互见法。不知此大节所系。不可以互见为隐讥也。况王贡两龚鲍合传。皆清节纯直之士。可以禹羼入哉。此即固闇于大义失身权势之由也。吾断禹曰邪臣之尤。使不得与王阳比。为儒臣史臣者。庶悚然于人臣之义。无昧其本心哉。

  宋仁宗戒言官说          

姚莹

嘉佑五年。殿中侍御史吕诲言。故事台谏官许风闻言事者。盖欲广其采纳。以补朝廷阙失。比来中外臣僚。多告讦人罪。既非职分。实亦侵官。甚者诋斥平素之缺。暴扬暧昧之事。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惩革之。诏戒上封告讦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官事弹劾小过不关政体者。既而御史中丞赵概亦言。比年以来。搢绅之论。多险刻竞浮。宜行戒敕之。复下诏曰。朕乐与士大夫惇德明义。以先天下。而在位殊趋。弗率朕旨。或为危言诡行。务以警众取誉。罔上而邀宠。论事之官。搜抉隐微。无忠恕长厚之风。托&#61527。于公。而原其本心。实以合党图私。甚可恶也。中书门下。其采端实之士。明进诸朝。察辨矫激巧伪者。加放绌焉。呜呼。宋仁宗可谓仁矣。此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所以前称汉文帝。后惟宋仁宗也。权御史中丞王畴又言。国家开广言路。任用台谏官。比年士大夫乃有险徼之人。挟己爱憎。依其形势。以造浮言。奔走台谏之门。鼓扇风波之论。幸言者得以上达。推原其情。本非公正。止于阴借权力。取快私意。当言之人。率务举职。既所传耳目稍异。则岂敢遂无论列。万一有爱憎不中之论。荧惑紊挠人主之聪明。岂不为听断之累哉。帝嘉纳之。余谓王畴之言。切中后世言官之獘。其托&#61527。于公以合党。图私者无论矣。即有忠爱之君子。而惑于小人浮说。因之爱憎不中。轻发公论者。亦不可不慎察之。

  书姚惜抱翰林论后         

许宗衡

惜抱先生之论翰林曰。翰林为天子侍从之臣。当拾遗补阙。唐初设翰林。百工皆入。犹猥下之职。其后益尊益亲。由唐及宋元明。官制因革。而御史有弹劾之责。翰林有文章之任。要皆兼谏争。盖自古然矣。今之翰林。虽不皆亲近居左右。而翰詹立班科道之上。固以其为近臣。拾遗补阙。非为越俎。若惟是以文章为尽职。是犹百工之以技也。亦何与于道哉。嗟乎。宗衡往来京师三十余年矣。编修检讨。既非兼讲官者。不得言。讲读以上。得言矣又卒不言。其直 南斋。与夫居 讲幄。有师傅之责者。皆可备 顾问。不可谓非亲矣。亦无抗疏以拾遗补阙传海内者。时或有之。闻者目笑曰。是何为者。文学侍从。固翰林职也。而先生则曰。君子之职以道。细人之职以技。使世之君子。赋若相如邹枚。善叙史事若太史公班固。诗若李杜。文若韩柳欧曾苏氏。虽至工犹技也。然则由先生之言观之。苟非相如邹枚太史公班固李杜韩柳欧曾苏氏。其人盖并不能以技称。而顾曰文学侍从。则亦犹之百工猥下。冒其名无其实者之所为。且无以解于古所谓工执艺事以谏之说也。是直翰林之佣焉已矣。或曰。是固然矣。然翰林者。既以文学为专职。终不得以谏争责之。然则翰林当何事。自唐人为赋得诗。今沿其制为之独工。又唐选举志。取人之法。三曰书。谓楷法遒美也。今亦恪守无少惑。是二者足尽翰林之职乎。宗衡以为翰林者。他时之宰相也。气骄则学不进。道衰则技始工。何自视之薄也。而况技且未工乎。古之相如邹枚太史公班固李杜韩柳欧曾苏氏。其不可复见久矣。有道之士即奈何为此官。而不思自免于为佣也哉。

  书谢御史             

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干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讙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61226。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及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嶢。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改官者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  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嶢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  上忽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嶢家世。勉以职事。明日。  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  命擢兴嶢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  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朋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62714。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安所赖耶。余无以进之。嗟夫。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然则先生于烧车之时。亦可谓计虑之不详尽者耶。

  书明王少参遗疏后         

朱琦

右明王少参疏草遗蹟。其裔孙丰谷录一本为副。公之乡人于君庆元携以示琦。前数行断烂不可识。余读而惜之。公是疏凡千余言。其大者以谓人主欲识众臣贤否。莫如尽下诸章疏。而明示以赏罚。则有劳者劝。而有罪者畏。是时宰相方恶言者。而持威福自上出之说。以炫惑于上。公益力争。以为言官言之而陛下听之。是即威福自陛下出。如误信谮言。以为小臣挠上之权而屏之。则言者将自此止。后有大奸慝。谁为陛下言者。韪哉是言。可以抉&#61226。听之獘。而破人主之惑矣。公又尝以倭寇陈十议。明史附于其父恭简公传后。而此疏顾未之载。公名&#62714。堂。金坛人。万历十七年进士。以检讨屡上疏陈时务。不用。遂乞归。既而以大臣荐。官至福建参政。是疏所言。乃明神宗时事。嗟乎。明之末造。言者纷纷。务为讦激。士大夫至以廷杖为荣。甚者窜斥诛戮而不悔。虽曰名义之重。亦当时风声气习。渐靡使然也。苏文忠公云。弹劾积威之后。庸人亦可以奋扬。风采销委之余。豪杰有不能振起。故同是言也。言之弹劾积威之时。人人能之。虽激切如公此疏。而史不之载。至其风采销委。举世不言。而有言者。世且惊叹以为盛事矣。士固不汲汲于名。卒其所以显晦者。岂不以时哉。此余所以读公是疏而叹也。

  明吕新吾先生明职篇序       

潘世恩

周礼太宰以八法治官府。二曰官职以辨邦治。明官之务审其职也。职重则难胜。职繁则难理。职轻而简。则又易玩以怠。越职则为侵官职。不办则为旷官。伊古以来。虽辅相如伊吕。执法如皋苏。将兵如颇牧。治民如龚召。推其实不过尽职而已。夫舆台之贱蒙瞍之愚。苟能尽其职。则虽小而有功。否则即以过人之才。居得为之势。而纷纭废弛。何裨毫末。乃或恃其居心之慈惠。植品之端方。持躬之廉洁。辄曰。吾无负于朝廷。吁。朝廷所以课吏者果如此已耶。抑别有所委托而考其功耶。明儒吕新吾先生躬行笃实。本理学而达于政事。所着实政录内。有明职若干篇。为巡抚山西时训诫僚属之文。明畅而不失之迂。切直而不流于激。洵居官之秘钥。从政之良模也。余于退食之暇。删繁录要。付之剞劂。盖欲筮仕者家置一编。日夕省览。以无隳厥职云尔。

  覆奏微&#61343。渐愈勉力办公片      

陶澍

再臣于九月二十四日。接到 廷寄。奉  上谕一道。又于本日奉到 批摺。以臣感患微&#61343。。上烦  慈注。谕令安心加意调理。并奉  谕江苏事务繁重或有掣肘作难之事不妨据实陈奏断不可遽思引疾有负委任等因。捧诵之下。不胜感激涕零。伏思臣渥蒙  皇上特达之知。年方四十有九。精力未衰。正宜竭力图报。祗以上年大病之后。适值事繁。失于调养。以致偶感仍发。乃荷  圣主曲体入微。恩同大造。臣何人斯。膺兹 笃眷。自念受  恩之深。此身不敢为臣有。亦惟受  恩之深。此身不敢不为臣有。现在力疾办公。一面服药调治。潮热已退。头目渐清。惟有腰腿未愈。医言积湿受风。深入腠理。尚须由渐疏解。加以补剂。可冀徐瘳。勉图驽策。断不敢稍萌诿卸。致负  鸿慈。至湖河各有专司。一切勘估工程。开闭闸坝。及员弁姓名履历。并不知会臣衙门。无由深悉。本年淮扬水灾。咸言百数十年所未有。被淹甚久。颗粒无收。因思河工虽非臣职。一经决裂。其害即归于地方。若河工一日不安。即地方一日不靖。不敢避越俎之嫌。每有见闻。辄据所知。札商督臣河臣。彼此意见多同。现在王营减坝开后。黄水已落。清水不患不消。但须早蓄。而河流既断。尤须挑穵深通。免致积淤未净。将来又形倒灌。海州安东沭阳各属。虽有损伤。若今腊明正能将减坝克期堵合。当可无误春耕。至灾民前因水深无住。纷纷逃避。经臣饬属设厂分养。均属安静。日内当即汇案恳  恩蠲赈。而漕务为东南一大端。军船回空。已入苏境。尤须整顿章程早为备办。以速河运。仰副  宸廑。

  沥陈办事艰难仍恳终制疏咸丰六年  

曾国藩

奏为沥陈微臣办事艰难竭蹶。终恐贻误。吁恳在籍守制。恭摺奏祈  圣鉴事。窃臣谬厕戎行。与闻军事。仰蒙  圣慈垂注。帱载恩深。凡有奏请。多蒙 俞允。即有过失。常荷 宥原。遭逢  圣明。得行其志。较之古来疆场之臣。掣肘万端者。何止霄壤之别。惟以臣之愚。处臣之位。历年所值之时势。亦殊有艰难情状。无以自申者。不得不&#62362。陈于  圣主之前。定例军营出缺。先尽在军人员拔补。给予劄付。臣处一军。概系募勇。不特参游都守以上。无缺可补。即千把外委。亦终不能得缺。武弁相从数年。虽保举至二三品。而充哨长者。仍领哨长额饷。充队目者。仍领队目额饷。一日告假。即时开除。终不得照绿营廉俸之例。长远支领。弁勇互生猜疑。徒有保举之名。永无履任之实。或与巡抚提督共事一方。隶人衙门。则挑补实缺。隶臣麾下。则长生觖望。臣未奉有统兵之  旨。历年在外。不敢奏调满汉各营官兵。实缺之将领太少。大小不足以相维。权位不足以相辖。去年会筹江西军务。偶欲补一千把之缺。必婉商巡抚。请其酌补。其隶九江镇标者。犹须商之总兵。令其给予劄付。虽居兵部堂官之位。而事权反不如提镇。此办事艰难之一端也。 国家定制。各省文武黜陟之权。责成督抚。相沿日久。积威有渐。督抚之喜怒。州县之荣辱进退系焉。州县之敬畏督抚。盖出于势之不得已。其奉承意旨。常探乎心之所未言。臣办理军务。处处与地方官相交涉。文武僚属。大率视臣为客。视本管上司为主。宾主既已岐视。呼应断难灵通。防剿之事。不必尽谋之地方官矣。至如筹饷之事。如地丁漕折劝捐抽厘。何一不经由州县之手。或臣营抽厘之处。而州县故为阻挠。或臣营已捐之户。而州县另行偪勒。欲听之。则深虑事势之窒碍。欲惩之。则恐与大吏相龃龉。钱漕一事。小民平日本以浮收为苦。近年又处积困之余。自甲寅冬闲。两路悍贼窜入江西。所在劫掠。民不聊生。今欲于未经克复之州县。征收钱漕。劝谕捐输。则必有劲旅屯驻。以庇民之室家。而又或择良吏以恤民隐。或广学额以振士气。或永减向日之浮收。或奏豁一年之正课。使民感惠于前。幸泽于后。庶几屡捐而不怨。竭脂膏奉公上而不以为苦。然此数者。皆巡抚之专政。臣身为客官。职在军旅。于劝捐扰民之事。则职分所得为。于吏治学额减漕豁免诸务。则不敢越俎代谋。纵欲出一恺恻详明之告示。以儆官邪而慰民望。而身非地方大吏。州县未必奉行。百姓亦终难见信。此办事艰难之一端也。

臣帮辨团练之始。仿照通例。镌刻木质关防。其文曰 钦命帮辨团防查匪事务前任礼部右侍郎之关防。咸丰四年。臣剿贼出境。湖南抚臣咨送木印一颗。其文曰 钦命办理军务前任礼部侍郎关防。九江败后。五年正月。换刻 钦差兵部侍郎。衔前礼部侍郎关防。是年秋闲补缺。又换刻 钦差兵部右侍郎之关防。臣前后所奉援鄂援皖筹备船&#61367。肃清江面诸  谕。皆系接奉 廷寄。未经明降  谕旨。外闲时有讥议。或谓臣系自请出征。不应支领官饷。或谓臣未奉  明诏。不应称 钦差字样。或谓臣曾经革职。不应专摺奏事。臣低首茹叹。但求集事。虽被侮辱而不辞。迄今岁月太久。关防之更换太多。往往疑为伪造。酿成事端。如李成谋战功卓着。已保至参将矣。被刑辱于芷江县。出示以臣印札而不见信。周凤山备历艰辛。已保至副将矣。被羁押于长汀县。亦出示以臣印札而不见信。前福建巡抚吕佺孙曾专函驰询臣印不符之故。甚至捐生领臣处之实收。每为州县猜疑。加之鞫讯。或以为不足据。而勒令续捐。今若再赴军营。又须另刻关防。岐舛愈多。凭信愈难。臣驻扎之省。营次无定。闲有部颁紧要之件。亦不径交臣营。四年所请部照。因久稽而重请。六年所请实官执照。至今尚无交到确耗。此外文员之凭。武官之劄。皆由督抚转交臣营。常迟久而不到。军中之事。贵取信如金石。迅速如风霆。而臣则势有所不能。斯又办事艰难之一端也。兹三者。其端甚微。关系甚钜。臣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纵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才。恐终不免于贻误大局。凡有领军之责者。军覆则死之。有守城之责者。城破则死之。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微臣讲求颇熟。不敢踰闲。今楚军断无覆败之患。省城亦无意外之虞。臣赴江西。无所容其规避。特以所陈三端。艰难情形既如此。而夺情两次。得罪名教又如彼。斯则宛转萦思。不得不泣陈于  圣主之前者也。臣冒昧之见。如果贼势猖狂。江西危迫。臣当专摺驰奏。请赴军营。以明不敢避难之义。若犹是目下平安之状。则由将军巡抚会办。事权较专。提挈较捷。臣仍吁恳  天恩。在籍终制。多守数月。尽数月之心。多守一年。尽一年之心。出自  圣主逾格鸿慈。不胜惶恐待 命之至。

  恳辞 加恩片同治元年   

两江总督曾国藩

再密陈者。现在金陵未复。寇势方张。军事反覆无常。正恐利时少而钝时多。臣忝膺重任。日夜忧惶。除浙江已陷。苗练已叛。难遽补救外。即上而皖南江西。下而镇江上海。亦俱有岌岌可危之势。臣分内之事。尚未知成败何若。乃自去秋以来。叠荷  鸿恩。臣既蒙 赏加太子少保衔。又蒙 饬谕节制四省。兹又拜协办之 命。臣弟国荃。既蒙 赏穿黄马褂。又蒙 赏头品顶戴。兹又拜浙江按察使之 命。一门之内。数月之间。异数殊恩。有加无已。感激之余。继以悚惶。诚恐军事一旦疏失。即加倍谴责。犹有余咎。臣本拟恭疏辞谢。以除授参政大典。料难收回 成命。又甫经两次辞节制四省之权。不敢更疏渎辞。近于矫情而钓誉。惴栗旁皇。不知所措。理合据实陈明。恳求  皇上念军事之靡定。鉴愚臣之苦衷。金陵未克以前。不再 加恩于臣家。是即所以保全微臣之功名。而永戴  圣主之恩眷矣。又前此叠奉  谕旨。饬臣保荐江苏安徽巡抚。顷复蒙 垂询闽省督抚。饬臣保举大员。开列请 简。封疆将帅。乃 朝廷举措之大权。如臣愚陋。岂敢干预。嗣后臣如有所知。堪膺疆寄者。随时恭疏入告。仰副  圣主旁求之意。但泛论人才以备采择则可。指明某缺径请迁除则不可。不特臣一人为然。凡为督抚者。皆不宜指缺保荐督抚。&#61357。四方多故。疆臣既有征伐之权。不当更分黜陟之柄。在  圣主虚衷访问。但求投艰而遗大。不惜舍己而从人。惟风气一开。流獘甚长。辨之不可不早。宜预防外重内轻之渐。兼以杜植私树党之端。其督抚有任可履者。不准迁延不到。亦不准他处奏留。庶几纪纲弥肃。 朝廷愈尊。是否有当。谨一并密陈。伏乞  皇上圣鉴。

  请 训责枢臣疏光绪四年    

监察御史何金寿

比以灾荒不雨。   皇太后  皇上下诏自责。哀痛恳切。稍有人心者。读之皆为感泣。顾臣伏思  皇上幼冲。   两宫听政。虽 权衡自上。而翊赞则在枢臣。凡用人行政诸大端。必资商榷而后行。枢臣曰可。则  旨以为可。枢臣曰否。则  旨以为否。盖今日之 朝政。固无不自政府出矣。去年晋豫固属钜灾。其余水旱风蝗。被灾者将及十省。总由官无善政。以致   天降奇灾。及成灾以后。疆吏讳灾而养祸。部臣屯膏而殃民。试问内外诸臣之进退。枢臣岂得无援引保护于其闲。能尽诿之于   皇太后乎。考之往代。遇大灾则策免三公。三公亦自请罢斥。今新疆平则枢臣受赏。腹省灾则枢臣独不受罚。且坐视  宫廷下诏罪己。尚不引咎自陈。请予处分。又不于拟  旨时。恳请 切责。灾诿诸   天。过诿诸  上。于心忍乎。窃谓枢臣亦非必有心误 国也。但外虽勤职。中少血诚。各省之年谷。丰则听其丰。荒则听其荒。各省之人民。生则听其生。死则听其死。各省之疆吏。贤则听其贤。否则听其否。行下之  诏令。奉则听其奉。违则听其违。部臣之议奏。准则听其准。駮则听其駮。不知痛痒。委诸自然时局之坏。实由于此。今山西死亡过半。骨肉相食。析骸而炊。河南市鬻人肉。行旅断绝。盗贼蠢动。 畿辅赤地数百里。道殣相望。流民数万。哄集京师。辇毂之下。奸民乘乱结队攫物。此后何堪设想。万一饥民聚为明季之流贼。微特枢臣等谋 国不忠。即自谋亦拙矣。伏恳  训谕枢臣。责以忘私忘家。认真改过。庶可上格   天心。不然。虽  宫廷万分焦劳刻责。而臣下泄沓如故。则感格恐无期也。

  与朱干臣书            

管同

相别三年。思念不可胜。近闻阁下晋官郎中。执法秉公。无所挠屈。甚慰甚慰。而闻诸道路。或谓且得御史。如其然。则同深为阁下重之。盖古者谏无专官。自公卿至庶人皆得谏。其后乃专设谏官。而百寮之敢于言事者。犹不禁也。今则百寮不复言事。而弹劾谏争之责。一归给事御史。夫为任既专。则为责愈重。为责既重。则当识其大小之分。轻重之序。必实有关于治忽安危。实为国计民生之所系托者。举而陈之。始为克尽其官。而不负 朝廷任使之意。若夫毛举利害。不及大体。虽后之台谏。习此成风矣。而恐非贤者之所宜出也。阁下刚毅抗直。练达世务。其在部中。已卓卓有本末。然则苟为台谏。必大有异于今人。虽然。天下之事。不可枚举。言之矣而不可行。如不言也。行之矣而无补于天下国家之事。如不行也。阁下处今之势。苟为台谏。其将何以为言。同闻之。世事之颓由于吏治。吏治之坏根于士风。士风之衰起于不知教化。然而教化云者。非空文而无实具之谓也。以身训人是之谓教。以身率人是之谓化。同乡者私作议俗一篇。以为当今之风。坏于好谀而嗜利。夫欲人之不嗜利。则莫若闭言利之门。而欲人之不好谀。则莫若开谏争之路。天下之事。夫岂止此。然必先举二端。然后人才勃兴。而法度可以渐讲。顾不知其言果当否尔。今寄上惟采择焉。或谓同子言则近矣。然议俗之说。责难于君。使听者持子言而得祸。则奈何。斯言也。同窃以为悖矣。古之直言得祸者。皆其值主不明。而所遭有不幸也。当今  天子仁恕恭俭。敬天爱民。虽草茅之士。未尝亲瞻日月之余光。而不知  圣质。然近者伏读官箴。则已窥见  九重励精之意矣。而箴于御史。实曰敢谏不阿。忠贞常矢。然则今之求言。比于悬鞀设铎可也。而论者毛举利害不及大体。是  天子欲人之言。而谏官瘖不言尔。而顾以为言恐得祸。毋乃诬乎。无求利之思。无好名之见。本之以至诚。而陈之以恺切。持之以至正。而出之以和平。虽在中主。犹能听受。而况  圣君哉。诚恐得祸。则又未尝无以处。孟子曰。辞尊居卑。又曰。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虑其难而不居其位可也。居其位而稍孤其职则大不可也。同于阁下相契殊深。虽齿德相悬。而亦近乎朋友之当责善者矣。用敢发其狂言。靡所忌讳。伏惟留意省察。幸甚幸甚。

  与徐廉峰书            

潘德舆

月朔以来。以齿病未相见。忽闻足下被吏议。惊惧不已。然闻足下能建言。又窃喜平日择友不虚也。昨过足下宅。不值而归。心蕴结未解。今日熟寐觉。闻同舍生诵邸钞。知足下蒙 恩复还词垣。跃然而起。喜满颜色。腹中蕴结者。砉然解释。如层冰泮于水。积云散于天。清和晖朗。不可言喻。并齿病亦忘之。已又思吾所喜者。非足下一人之私也。足下入台十余日。即奋然发议论。可喜一也。足下以降黜之官。承优渥之泽。还清华之选。保文学之荣。可喜二也。虽然。喜未大也。足下方被谴怒。  天威忽开霁。复列侍从。虽卑贱如德舆。尚为足下感戴  君恩。欲舞欲泣。则足下必更感激流涕。过于德舆十倍。自兹以往。足下所以焦思竭力。上报 国家者。亦必过于今十倍。虽今之所司。不过文雅翰墨。而方来之日月未有艾。方来之报称亦未有艾。足下德业功名。得此链冶。益坚贞硕大。而斯世之事。所以收效于足下者。必无穷也。而犹未也。所谓大可喜者。足下方以言罣吏议。镌级至三。而  天子则曰念言官从末减。大哉  圣言。普天之福。生民之利。万世之庆也。何也。言官之言。不能尽当也。亲见足下之言。一不当  圣意。即降黜与卑官伍。继自今默者必多矣。亲见足下之言。已不当  圣意。犹委曲矜全。使不失往者清切之地之职。是  圣天子重言官以辅聪明。德之盛。量之宏如此也。是  圣天子咨求国是。笃念民生。作养敢言之气如此也。继自今言者必多矣。使言官遭遇如此而犹不言是言官负 朝廷。非 朝廷薄言官。诸言官必不然也。夫言官之言诚不能尽当。顾不尽当。而  圣天子必使敢言者多。则言之当者必出。而天下之受益者必众。虽一人一事。其关系为何等哉。德舆江南一穷士。在京师人海中。如浮萍之细。然区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故欣然布之纸墨。齿病差。仍当诣足下罄谈。不宣。

  与汤海秋书            

左宗植

隔阔频年。始得一聚。春历夏。以昕以夕。别后思念。想同之也。足下高才英气。可百时彦。乡缘言事。仍左计曹。于时流俗。颇用致惜。或忮心者。乃以为快。即海秋自云。有何当袖手版共赋归去来之语。宗植闻之。独笑言贺。以为此乃  圣主造就人才之深心。海秋遭遇之极盛也。假令海秋挟其英情壮志。趾高气扬。即使一日千里。曾不差跌。不过一九衢要人。乘坚策肥。令长安小儿。路傍称羡。转眼之间。不及百年。吾见赫赫海秋。乃浮邱间一丸粪壤耳。岂不大可痛惜乎哉。自古豪杰不世出。抱奇服伟之士。其蓄道德能文章不朽千古者。往往必出于抑塞摧折之余。夫非奇士必期于抑塞摧折也。亦谓非抑塞摧折之遭。不足以收其驰骤溢越之情。而发其感慨奋赴之气。以并入于道德文章之域。而成其不朽千古之才。吾乌知乎抑塞摧折我者之非大有造于我者乎。而胡为郁郁不自得。而撄情于流俗人之意识也乎。受书以来。颇爱贾谊陆贽苏轼之才。以为自圣贤孔孟而外。言文章干用。莫之或先。然之三子者。有遇有不遇。或始遇而终不遇。其为道德文章。各有千古则一也。海秋自视处汉文之世。深谋远画。孰如贾生。处德宗之朝。经纬密勿。论思献纳。孰如陆贽。处元佑之时。文章谏争。孰如苏轼。况长沙之迁谪。忠州之贬斥。儋耳之窜逐。与海秋今日之事。有万此者乎。夫职任者。人臣事君之大分也。予夺者。帝王磨励人才之大柄也。故或知其人之才而亟用之。以表当官之绩或知其人之才而骤用反以为害。则暂抑之。以待他日之用。大君宰执万物。自有深心微意。非臣下所能窥。固不可以尺得喜而寸失忧也。今  天子怒海秋之言事。夺御史。罢章京。又若不欲遽弃吾海秋也者。仍授户部为正郎。  圣主造就人才之意。诚不可知。为海秋者。正宜痛自砥厉。仰答 高厚。辇毂之地。人士众多。足资讲贯。又富有图籍。朝购夕集。以海秋之地。与海秋之年且才。少挫之余。人事简略。举平昔雕虫习华嚣凌竞之气。幡然弃去。并入于歛声就实之中。于以上下古今。深求理乱兴衰之故。与 国家政治得失之大。进可以谋谟庙堂。启赞帷幄。退则昌其议论。箸为文章。以自托于立德立功之次。吾乌能测海秋之所至哉。若论事一不遇。便废然自失。忧愁抑郁。不自振荡。昂藏牢骚。折损春华。是乃柳司马刘宾客辈之所为。非所望于吾海秋者也。南归久不得京中消息。故人天末。深惧吾海秋以少不称意之故。遂阻其远大之业。而不能自返于古人。故反覆譬论。布其区区。庶冀吾海秋之悟而听之也。此间惟有荒山怪石。绝少人士。惟日取厨中宦书经史万余卷。尔&#61317。满案。如春蚕着叶。自为俯仰耳。近作肥国论一篇。附奉大览。祈教之。

  复严渭春方伯书          

胡林翼

复书恳请集思广益。以图补救。夜久不寐。近日尤甚。  君父之难。闻变已一月矣。奔问官守之义。臣职尚亏。疆场牵拘。按兵未动。此心愧愤。无以自立。进言体要以至诚恻怛条理分明为上。不得慷慨激昂。致违纯厚笃棐之义。人情于患难之际。友朋伉直责善。引绳批根。君子犹或非之。况  君父危难。其忍放言高论耶。明夷艰贞之节。鸱鴞哀悱之词。古人处变。可为师法。异族偪处都城。明年以后。更多反侧。太王迁岐。娄敬入关之议。亦时势所必然。惟仅变一法易一地。谓可久安措于磐石。鄙人尚未深信耳。兄血诚肝胆。忧国至切。敢以质之。

  覆黄恕皆侍郎书          

曾国藩

承来示。述及佩蘅兄言。敝处尽可施展。勿为人言所挠。仰荷关垂。感甚感甚。窃观古来臣道。凡臣工皆可匡扶主德。直言极谏。惟将帅不可直言极谏。以其近于鬻拳也。凡臣工皆可弹击权奸。除恶君侧。惟将帅不可除恶君侧。以其近于王敦也。凡臣工皆可壹意孤行。不恤人言。惟将帅不可不恤人言。以其近于诸葛恪也。握兵权者犯此三忌。类皆凶于而国害于而家。故弟自庚申忝绾兵符以来。夙夜祗惧。最畏人言。迥非昔年直情径行之故态。近有朱卢穆等交章弹劾。其未奉发阅者。又复不知凡几。尤觉梦魂悚惕。惧罹不测之咎。盖公论之是非。 朝廷之赏罚。例随人言为转移。虽方寸不尽为所挠。然亦未敢忽视也。

  和论               

龙启瑞

和者。古圣王所慎择而用之者也。古之所谓和者。众贤谋一事而无所违。世之所谓和者。合贤不肖而使之同归于一致。古之所谓和者。真是明而人不得挟私以相戾。世之所谓和者。是非混而责之以必从。夫使混贤不肖。一是与非。而天下之人。遂众然平其心。柔其气。相率而归于和。犹之可也。贤与不肖者处。则贤者之气不相下。而不肖亦必不相容。即不肖能隐忍以求合。而贤者决不苟同以邀誉。是强之为和。而适以致其不和也。今将使君子与小人共图一事。君子为义。小人则为利矣。又使君子与小人共讲一学。君子为己。小人则为人矣。其义与为己者是。则利与为人者非。是非生于人心之同然。犹五色之有黑白。五臭之有薰莸也。今黑白为一色。而置薰莸于一器。曰吾但取其和而已。有不为之闭目而弗视。掩鼻而却走者乎。且君子之于天下。亦欲其事之有成而已。假令贤不肖并处。是与非并行。甚则不肖加乎贤。非者逾于是。又甚则以贤为不肖。而不肖反为贤。是者为非。而非者反为是。于是而所谋必成。所行必当。推而放之四海而准。举而措之庶事而安。则贤者亦姑需忍以求济焉。而古之圣贤。犹曰枉尺直寻而利。有所不为。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圣贤之言。其亦不和甚矣。岂不谓如是而直道乃得信于天下。上合乎天理。下顺乎人心。刑赏中而政教修。礼乐兴而大化流。反是。则将为跬步之行。一日之居。而不可得也。然则廉颇蔺相如李光弼郭子仪之事何如。曰此私雠也。非公义也。私仇不可不和。不和则寻衅隙。而废国家之大计。是为不忠。公义不得强和。强和则徇人失己。而终不能有益于事。且独不闻古之人有上殿争如虎。而下堂不失和气者乎。彼之所遇皆贤。所执或有是有不是。而尚不&#62714。阿意曲从。博和衷共济之美名。而不自讳其争若此。若遇一与己不类者。将庭斥之面唾之犹恐不足矣。而谓可依阿淟涊如谐臣媚子之为耶。古之人有孔光张禹者。知王莽董贤之乱国。而委蛇其身。与之从事。彼其人皆有醇谨之行。诚&#61232。之质。其于古所谓同寅协恭者。盖优为之。其容身自全。疑若可酿休祥而迎善气者。五代时冯道祖之。遂以其身事数姓而莫之恤。充其所至。彼亦务为和而过者耳。卒之见效如此。后之人主尚安取和臣而用之哉。故古之善用其和者。莫如蔺相如郭子仪。而尤善者莫如刘安世。最不善者莫如张禹孔光。其最不堪者莫如冯道。道固无足议也。禹光之所为。亦世之君子所訾笑之。以为不齿于人类者矣。而其端皆由贤不肖是与非之混淆始。然则用和者。其可不慎所择哉。

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十八

 吏政一吏论上 

武进盛康旭人辑

  训廉                 

汤鹏

浮邱子曰。凡与人家国天下事者。盖其恩有所授也。则不能毋以赤心古义酬之。事有所错也。则不能毋以精心果力治之。赤心古义酬其恩。精心果力治其事。则不能毋割其私以从公。公与私不两营。私则不得复公。公则不得复私。曷其奈何弗廉。贵贱富贫。各自其命为之也。贵不耀贱。则贱不歆贵。富不耀贫。则贫不歆富。不相耀。则心不生。不相歆。则计不乱。心不生。计不乱。则破石为志操名节以肥其躬者亡有也。曷其奈何弗廉。造物之精英。生人之美利。毋撄之使独也。毋撄之使独。则必均。均则毋丰于己毋啬于人。毋丰于己。是故不能以其所无为其所有。毋啬于人。是故不能以其所有为其所为。曷其奈何弗廉。人心亡厌。其必见造物之精英而备取之。夺生人之美利而独享之。备取之则精英必竭。独享之则美利又所必争。精英必竭。则造物怒。美利必争。则生人怨。造物怒。则惨不可言。生人怨。则变不可支。曷其奈何弗廉。侈心而崇贿者。肥其躬也。肥其子孙也。肥其躬。则躬有尽时。肥其子孙。则子孙无已时。躬有尽则将焉享。子孙无已则将焉保。躬不享。子孙不保。贿贵耶。德贵耶。德贵于贿。则其泽数世而不斩。贿贵于德。则其泽及身而斩。曷其奈何弗廉。大臣者。小臣之所视听也。内臣者。外臣之所望风旨者也。大臣廉。则小臣不能毋自爱。内臣廉。则外臣不能毋自谨。小臣自爱。外臣自谨。则心志清而职事举。曷其奈何弗廉。大臣弗廉。小臣以其贿先之。贿先则誉至。贿后则毁至。誉至则迁擢。毁至则迟滞。迁擢由贿先。则才能者于廉耻蔑如也。迟滞由贿后。则德行者于显荣阙如也。才能者亡廉耻。则众愚傚其为人。德行者亡显荣。则士气积于不振。众愚傚其为人。则风俗坏。士气积于不振。则人心枝。风俗坏。人心枝。则谁氏之忧也。曷其奈何弗廉。内臣弗廉。外臣以其贿通之。贿通则有喜。贿塞则有怒。喜则为外臣粉饰朝评。虽有罪弗得彰焉。怒则为外臣谣诼万端。虽有功弗得彰焉。外臣思掩其罪以掠其功。则贡其喜以柔其怒。内臣思固其交以厚其贿。则护其非以扬其功。外臣贡其喜。柔其怒。则朋友爱憎。岂不重于朝廷赏罚耶。内臣护其罪。扬其功。则疆隅治忽。岂不壅于朝廷听视耶。爱憎重于赏罚。则纲纪裂。治忽壅于听视。则元气衰。纲纪裂。元气衰。则谁氏之咎也。曷其奈何弗廉。小臣毋自爱则必贪。贪则与左右吏胥作奸。与左右吏胥作奸。则遇事持其短长。遇事持其短长。则小臣所获有几。而左右吏胥作奸无穷。左右吏胥作奸无穷。则积久必败露。积久必败露。则所获有几者。不能毋与左右吏胥坐其刑诛。曷其奈何弗廉。外臣毋自谨则必贪。贪则括取百姓脂膏。以从己之欲。从己之欲。则豢养弥甚。豢养弥甚。则嗜欲横多。嗜欲横多。则外臣括取无已。而百姓脂膏有穷。百姓脂膏有穷。则必积为怨毒。形为谤讪。怨毒谤讪不已。则必郁为旱干水溢。激为狂&#59845。怒雷。旱干水溢狂&#59845。怒雷不已。则饥民不能毋为盗。盗不能毋为乱。饥民为盗。盗为乱。则血彼于锋刃以吐其愤已耳。曷其奈何弗廉。

不情之请。非分之财。必藉其所密之人授之。其所密之人。见可欲。必不能毋动。动必不能毋奢。奢必不能盈其所密之人之愿。不能盈其所密之人之愿。则言必泄。言必泄。则众渐闻。众渐闻。则愚民憾而士族羞。愚民憾。则诉之天以遫其死。而士族羞。则且笔之于书以世其&#60330。。曷其奈何弗廉。贪者嗜财。廉者嗜名。贪廉之常也。世运駮。人才诡。则贪廉不能毋变本加厉。贪廉变本加厉。则贪者嗜财也。更嗜名也。廉者嗜名也。更嗜财也。尔乃嗜财更嗜名。则饰之乎俭壹可风。尔乃嗜名更嗜财。则饰之乎取与有节。饰之乎俭壹可风。则奴仆料其伪。朋友忘其贪。饰之乎取与有节。则朋友料其伪。朝廷谓其廉。朋友忘其贪。则出死力以扞非议。朝廷谓其廉。则借宠荣以便私计。出死力扞非议。尔乃成其终身之贪。无一朝之败也。借宠荣便私计。尔乃成其近似之廉。无刻苦之累也。一贪一廉。互相为根。乍阴乍阳。孰测其然。巧伪以丛。蛊惑以翩。物望以杂。国是以捐。曷其奈何弗廉。几希之界。夜气之存。贪未尝不省。省未尝不悔也。贪又未尝竟悔也。尔乃狃于故。则曰不可更也。尔乃溃厥声。则曰不可湔洗也。勿谓不可更。更之而故者新。勿谓不可湔洗。湔洗之而臭者馨。故者新。则盗跖&#62809。化为伯夷。臭者馨。则鲍鱼&#62809。化为芝兰。盗跖化为伯夷。鲍鱼化为芝兰。则为善有力。为恶无谓。为善有力。为恶无谓。则凡天下之贪者举可悔。天下之悔者举可化也。曷其奈何弗廉。诗礼之宗。仁义之杰。贪未尝不近。近未尝不敬也。贪又未尝竟近。近又未尝竟敬也。尔乃危言笃论以激之。则曰其虑事过也。尔乃正言庄论以晓之。则曰其执理腐也。勿谓虑事过。失其守者身将&#63029。。勿谓执理腐。失其正者心焉处。君子知身之不可&#63029。也。故安之。知心之不可离其处也。故操之。安之为泰山之重。堕之为鸿毛之轻。操之为豪厘之是。离之为千里之谬。曷其奈何弗廉。君子欲化民成俗。则整躬帅物。欲整躬帅物。则壹志絜行。欲壹志絜行。则读书考理。尔乃弗读书考理。则曰壹志絜行。强摄之已矣。尔乃弗壹志絜行。则曰整躬帅物逆施之已矣。尔乃弗整躬帅物。则曰化民成俗。虚縻之已矣。縻之者虚则不详。施之者逆则不昌。摄之者强则不常。曷其奈何弗廉。君子欲去迫塞蔽亏之窦穴。则禁辗转轇轕之苞苴。欲禁辗转轇轕之苞苴。则拒消沮闭藏之请谒。尔乃弗拒请谒。则曰苞苴禁矣。是犹摄强暴入室中。而辨其不污也。尔乃弗禁苞苴。则曰窦穴去矣。是犹纵蝼蚁穿啮堤防。而反扬扬夸其障川之力也。摄强暴入室中。百喙其能解乎。纵蝼蚁穿啮堤防。一&#61411。其能存乎。曷其奈何弗廉。民不能毋供于官也。官不能毋取于民也。欲取之以廉。则用之以舒。欲用之以舒。则需之以简。用之舒。需之简。则戒其宫室妻妾之艳也。不然。则节其宾客燕享之费也。不然。则删其舆马仆从之繁也。不然。则惩其子弟纨&#61482。之习也。不然。则田宅骈填而勿有之。不然。则龟贝璀璨而勿宝之。不然。则屏弃一切奇邪淫巧而勿作之。

此七端者禁。则官不恣其所取。官不恣其所取。则民不厌其所供。民不厌其所供。则官民壹体。官民壹体。则阴阳和。风雨时。阴阳和。风雨时。则年谷顺成。六畜蕃息。年谷顺成。六畜蕃息。则以润乎民以尉乎君而臣道毕。曷其奈何弗廉。众皆汶汶。我则察察。众皆靡靡。我则介介。&#62464。众以独。则疑于不情。疑于不情。则异己者反唇噬之。异己者反唇噬之。则无知者一唱而百和之。噬之和之者众。则必不可以动。动则首尾如出两人。不动则孤行而有契于天神。曷其奈何弗廉。诚为廉吏。其不若贪吏者三。而胜之者一。钱帛玩好。填户塞牖不若也。名誉赫奕。超等拜官不若也。巧言令色。伎艺毕给不若也。然而贪吏得其一瞚。廉吏得其千年。得其一瞚。则身未死而心先亡。得其千年。则骨枯而名强。此谓三不若而一胜之。曷其奈何弗廉。于乎。周官以六计獘众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而管子亦以四维训于国之人。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是故古以廉教。今以廉承。尔乃为圣贤之功臣也。上以廉试。下以廉持。尔乃不为君父之罪人也。[毋](母)鼠守仓。使仓不供。毋虎牧牢。使牢不繁。尔乃造于而福。无毒于而世也。毋鱼&#61610。自智其渊。卒中于饵。母鹰鸢自增其巢。卒絓于弓。尔乃见于而几。无焚于而身也。穿舟不可止漏。猛爨不可止沸。尔乃捐宠利而心自泰也。石破不可夺坚。丹磨不可夺赤。尔乃结性始而累自芟也。曷其奈何弗廉。

  书马文渊语             

高延第

稼轩读吕成公随会能贱而有耻文。举马文渊语来询。因检伏波传凡人为贵使可复贱如公等欲不可复贱语答之。按成公此论。精当峻切。可为百世箴砭。而伏波语梁窦。则引而未发。辄申其义为之说曰。人必贵而能贱。然后能全其耻。若欲长贵不复贱。则必至于无耻。而天下且被其祸。伏波此语。固不仅为贵戚安全之策也。试观两汉卿士大夫。罢官则退耕于野。或筑墼牧豕佣保杂作以自给。此皆世人所谓劳苦困辱之事。中人所不措意者也。不知惟能如此。故当官则计日受禄。不以财货自污。履正奉公。不以利害自怵。义所当为。断而敢行。虽杀身亡家而不顾。当世赖之。后世纪之。功着于一时。名标于百祀。岂以区区一官之有无为荣辱而挫其志哉。自世人以一官为性命。虽穷巷绳枢之人。一旦策名居位。顿忘其所从来。志满意得。踞公府为家庭。倚吏胥为爪牙。待仆从如子弟。视部民为食邑户。穷泰极侈。恣睢偃蹇。日习日忘久矣。不知其非己所固有也。及一闻仕涂有罢黜。则悚然骨惊。谄附权贵。交通贿赂。以保禄位。百方黩货。广植财产。冀为他日归老之资。家人亦习其如此。故虽老病将死。犹恋栈不忍去。偶欲引退。妻子亲友奴仆。百方阻之。必使老死而后已。其窃居公卿者。亦以保富贵畜妻子为事。虽跛曳阶陛。瞌睡殿廷。为道涂所指骂。终不&#62714。言休官二字。皆不使复贱之一念误之也。呜呼。一身不自主。犹能辅国保民乎。自昔少时所见大僚守令多如此。无有出身犯难实心为国之人。每与友人言及。辄太息。以为天下将有乱。不数年而大盗起。向之拥厚赀称贵人者。或躬为贱役囚奴而不耻。前车已折。来轸方遒。岂必如是而后谓之真贵。彼服劳执业。自食其力。于人无干求者。反谓之不知耻哉。读书立节之士。苟即能贱而有耻。与贵可复贱之说。深思而详味之。毅然以古人自期。将一命以上。皆能有所树立。而穷巷绳枢之人。知服田力穑。乃古昔贤士大夫。藉以洁身全节之事。虽处贫贱。铮铮佼佼。自不与凡民同科。将无往而非掉臂游行之境矣。

  读史记循吏传             

杨绍文

太史公作循吏传。列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五人。且迁之书。上自五帝。下至秦汉。而此五人者。皆在周之末世。又孙叔敖子产公仪休。非以吏治为名。而奢与离。又绝不载其政蹟。世多以为疑。余读其叙曰。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其意盖慨自汉之吏。不师圣人之道。不知孝弟廉耻之教。而为一切之治。民俗日以媮。奸伪滋起。上不知所以移易。则务以刑罚相胜。酷吏自兹用法峻。而不得其平。上下相&#61578。。浸以诬冒。故推其本。以为为政之道莫如修身。导民于善。事有统纪。上下有体。奉职莫如任官。守法莫如不阿。故五人者。莫不先自修而后及于民。而奢与离者。尤较然不欺其君者也。若夫上不及三代之政。下不及王成文翁者。盖以为古道远矣。其下者则不足道也。

  官宜久任疏道光二年         

张鉴

臣伏见我  皇上励精图治。于外任督抚司道等官。严行澄汰。不次擢用。诚欲甄拔俊良。整饬吏治也。无如升调太骤。各员履任未几。旋即更往他处。贤者功效未彰。不肖者劣迹未着。其何以课殿最而臻上理乎。况本省属员。有迎新送旧之扰。冲途驿站。有承应供亿之劳。而该员于民风土俗。既不暇周悉情形。属吏之姓名。甫经记忆。而貌尚未&#61226。识。贤否更茫乎莫辨。&#61447。任之日少。奔驰之日多。徒然仆仆道途。舟车来往。家口搬移。抑亦殊形况瘁矣。至于系囚之待质。案牍之迟延。胥吏乘新旧交代之际。玩法舞文。家人利本官历任之多。饱索规礼。其獘俱相因而至。在  圣主勤求司牧。黜陟至公之盛心。事因出于不获已。然臣管窥蠡测之见。窃谓求治不宜太急。是在课其治绩而徐观其效。如该员在任。赋敛宽平。讼狱衰息。盗贼屏迹。吏民蒸蒸向化者。其人为该地方有益之官。然后增秩超迁。未为晚也。傥该员在任。并无卓卓可纪之绩。徒凭大僚荐剡虚辞。所称人品端方。民情爱戴。不过空言溢美。毫无实据。殊难凭信。臣请嗣后如该员因有事故出缺。固不得不为更换。其余甫经履任之员。暂缓升调。以省烦劳。俟数年后。察看该员确有治效。再为升调。于吏治庶有裨益。而才能出众之人。亦得尽其所长矣。至若督抚两司。满汉参用。乃 本朝开创之初。人情未定。不得不稍用防检之法。方今承平日久。中外一体。凡属臣僚。皆系股肱心膂。似当无分畛域。以免更调之繁。果其宣力有为。熟悉地方情形。则皆满员可也。皆汉员亦可也。所谓为官择人。非为人择官也。臣言是否有当。伏祈  皇上圣鉴。

  敬陈整顿吏治四事疏咸丰五年  

监察御史李鹤年

臣窃见  皇上御宇以来。惟日孜孜。勤求治理。而逆氛频年未息。各省疲玩因循之习。亦未革除。 国法日轻。官常日紊。不可不急图整饬。臣谨胪陈四事。曰申法纪。杜规避。儆庸懦。禁欺朦。请为我  皇上陈之。军兴以来。失事诸臣。如赛尚阿徐广缙等。俱以失律获咎。荷蒙  皇上宽仁。不予刑诛。而罪名已定。彰彰在人耳目。凡百臣工。孰不惕息。然臣窃有疑者。曾国藩兵抵江西。两湖余&#61198。。业已净尽。杨霈身统全军。仅遇数千窜逸之贼。未能防御。节节退避。以致武汉失陷。全局震动。殃民糜饷。贻误至今。该员革职之后。如果天良激发。尚可勉赎前愆。乃因循数月。辄托病恳请回旗。便其顾恋妻孥之计。是偾事于前。又巧避于后。其罪实擢发难数。统兵大员。若皆相率效尤。逆贼何日可平。天下何时可定。臣所谓申法纪者此也。近来用兵省分。在在需人。月选拣发人员。无不视为畏途。延不赴任。至  特旨&#62649。放之员。或藉团练为名。逗留原籍。或称有经手未完事件。经督抚保留本任。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道府之缺。到任者寥寥可数。既遂其远避锋镝之心。复豫为夤缘保举之地。居心诡谲。莫此为甚。夫  皇上用人。本无成见。人臣奉职。义不顾身。今各该员巧于趋避。畏难苟安。奔竞钻营。必期得善地而后止。此后服官&#61447。政。望其洁己奉公。鞠躬尽瘁耶。臣所谓杜规避者此也。例载失守城池。罪名綦重。近来兼辖道府。既未暇查办。而州县之避贼者。贼至之先。辄称出城堵御。贼去之后。又称带兵收复。该管上司受其朦蔽。亦谓功过相抵。奏请免议。伏思该员等既能出城抵御。何若登陴固守。既能事后力图收复。何至临时重误事机。且无论寇至先逃。寇退则反。其罪不可胜诛。即令收复之时。该员亦有微劳。而罪名自在。岂能概从宽免。此风一开。恐巧滑之徒。以临难苟免为见机。以婴城死守为迂拙。纷纷避就。视 国事如楚越。于大局殊有关系。应请  饬下各督抚。凡失守城池之员。仍照例审拟罪名。不得巧为开脱。庶人知儆戒。可以力挽颓风矣。臣所谓儆庸懦者此也。外省督抚。遇有查办参员之案。往往含糊了事。如安徽知州绣纶。河南道员周煦征。劣蹟昭着。经人纠劾。该抚既为消弭罪案。又为保全功名。较寻常化大为小。尤为宽纵。且该员等或膺民社。或任监司。全在舆情爱戴。方可藉资抚驭。今既物议腾沸。为众论所不容。如再令服官原省。则官与民为仇敌。恐至激成事端。应请  申谕该巡抚悉心察看。如该员等果能痛改前习。再出具切实考语。保留本省。此后如有贪鄙劣蹟。别经发觉。即治该抚以滥保匪人之罪。则回护属员之习。庶可稍戢矣。臣所谓禁欺朦者此也。臣知识檮昧。无补时艰。谨就管见所及。据实直陈。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

  条陈整饬吏治疏同治八年 

监察御史袁方城

窃维天下者。州县之所积也。一州县得人。则一州县治。各州县皆得其人。则天下无不治。  皇上澄叙官方。勤求民隐。其以察吏安民之道。  诰诫督抚者。至详且悉。而吏治仍未振兴者。臣尝推原其故。一由于军务省分。督抚之精神才力。俱用之于练兵筹饷。而于吏未治或未暇兼顾。一由于文诰相承。督抚虽有整饬之心。而未知所以整饬之术。以致粉饰因循。积重难返。臣愚以为不澄其源。则流无由洁。不去其獘。则利亦无由兴。不揣冒昧。谨拟六条。敬为我  皇上陈之。一道府大员不宜用捐纳人员也。巡道膺考察属吏之任。知府有表率众僚之职。秩渐崇。责亦綦重。内而部院司员。外而厅州知县。或由  特旨简放。或由保荐升转。其人必皆历链十余年或二十年。方与其选。惟捐纳人员。不计年劳之浅深。亦不问才守之优绌。但舍厚赀。便膺方面。及履任之后。有不厌观听而为属吏所轻者。有不谙政令而为吏胥所欺者。夫己则不明。安能察人。己则不正。安能率属。吏治之不振。未必不由于此。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捐纳道府人员。必老成谙练。才守兼优。方准留补。其余则严行甄别。并请  旨饬下捐输衙门。以后除由进士举人五贡出身者。仍准报捐道府外。其余一概不准报捐道府。庶名器愈重。而仕途渐肃矣。一军营保举不许擅保文员也。查军营中。惟办理文案总办营务处。须用文员。不过数人十数人足矣。其余带队打仗。皆武夫事耳。乃近来军营习气。一仗之胜。保举文员动辄百余人。并有无谋无勇。优游戎幕。徒以亲戚情面。师友属托。亦得滥膺荐牍。夫以陷阵摧锋之能。而责以簿书钱谷之事。实已用违其才。况其人由钻营请托而来。安能洁己爱民有益地方乎。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由军功保举文员。必深谙吏治。有守有为。方准留用。若祗有军功。而吏治未谙者。请按其品级。改为武职。其由钻营请托而得者。则严行甄别。并请  旨饬下统兵大员。以后军营保举。除办理文案及总办营务数人外。凡带队打仗得有军功者。只准保升武阶。不许擅保文职。庶用当其才。而治效可&#61489。矣。一军功开复人员宜严加甄别也。夫官至被参。复经部议斥革。则其人之不可用明矣。向来吏部设有不准捐复之条。所以严立限制。近因军务繁兴。凡被参革及大计甄别人员。明知不能捐复。乃多方夤缘投入军营。一仗之胜。厕名其间。遂已公然开复。此等人员。或营私罔利。或暴虐病民。才力心术已可概见。岂在军营奔走一番。遂可长其才力。换其心术乎。变乱之兴。未始非贪酷之员阶之为厉。乃既酿祸于前。彼反因祸而得福。又何怪贪酷之员肆无忌惮也。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军功开复人员。果能涤虑洗心。力图上进。方准留用。傥稍萌故态。即具实严参。并请  旨饬下统兵大员。以后凡参革人员。不得擅行留营。违者重治其罪。庶劣员有所儆惧。而官常可饬矣。

一各省实缺州县不宜数数更调也。古来循吏之多。无过两汉。汉宣帝有言。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其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故服习其教化。迩来捐例大开。捐纳人员。每省多至数百人。上司垂怜。倡为调剂之说。往往将实缺州县。调往他处。而令穷员往署。无论宋斤鲁削。迁地不能为良。彼穷员者。知上司调剂之也。又知己之不能久任。于是视民生之休戚。地方之理乱。漠然不一动于心。而日朘月削。惟一己之囊橐是肥。吏治之坏半由于此。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凡实缺州县。如有贪暴劣迹。或才力不胜。即当据实严参。否则毋得数数更调。即有署事缺出。亦须为缺择人。不可徒悯穷员。意存见好。庶长材得以展布。而久道化成矣。一文员朦捐本籍宜令自行检举也。 国家定制。凡文员选缺在本籍五百里内者。俱令回避。所以杜瞻徇报复之獘。法至善也。乃近来捐生意存趋避。往往冒他省之籍。捐本籍之官。履任以后。或因睚&#61358。之嫌。而意图报复。或徇亲友之托。而变乱刑章。种种獘端。皆从此出。夫人臣筮仕。何地不可效忠。顾先卖祖父以求荣。其居心已不可问。而况百獘丛生不可究诘乎。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明切宣示。凡朦捐本籍文员。许其自行检举。改归他省。如始终朦混。别经发觉。即治以欺罔之罪。庶公道大昭。而人知奉法矣。一司道与属员不许拜认师生也。夫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古人所耻。乃近来州县。往往于司道中。窥其为督抚所信任者。不惜重赀。执贽门下。一经列入门墙。即使造&#61198。无穷。其师为之维持徇庇。四川前数年。此风甚炽。今督臣吴棠到任。力加整饬。若辈稍知敛&#61527。。但恐日久。故态复萌。更恐此风。他省亦所不免。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严切示禁。凡司道中有与属员拜认师生者。即具实严&#60391。。如督抚徇纵不言。别经发觉。并将督抚严加议处。庶奔竞之风绝。而吏治可清矣。以上六条。俱积獘相沿。有关吏治。欲扩清而振作之。惟在各督抚之公忠体 国。实力遵行。将源清而流自洁。獘去而利自生。于以察吏安民。上副我  皇上宵旰勤求之至意。则元气可复。而太平立至也。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

  条陈力戒因循疏同治八年 

江苏巡抚丁日昌

窃臣准部咨。于同治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内阁奉  上谕。昨据毛昶熙奏军务渐平宜益思寅畏等语等因。钦此。仰见  圣主治益求治。安益求安。臣恭读之余。无任钦感。伏维自古天下国家之治乱安危。在于因循与不因循而已。然当丰亨豫大之余。利之当兴者。议论多而不能折衷一是。獘之当除者。顾忌多而不敢轻议更张。始则中于因循而不自知。继则安于因循而不能知。终且囿于因循。虽明知而不克自振。故非力戒因循。终难期久安长治。而或者以积重难返为虑。是犹乘敝舟而泛江河。当其浅而弃之。辄以濡足为虞。駸駸乎入于中流。人力无所施。手足无所措。惟有坐听其不可为而已矣。我   皇太后  皇上勉励臣工。首以力戒因循为谕。此诚我 国家亿万年无疆之休。岂特一时治安之计哉。臣谨当恪遵  圣训。尽虑竭忠。择时事之尤为切要者。敬一一缕晰陈之。一贤才宜亟求也。国家之有贤才。犹鱼之有水。木之有根。火之有膏。故一县得人。则一县治。一郡得人。则一郡治。一省得人。则一省治。然必其才足以任一省之事。而后一省治。足以任一郡之事。而后一郡治。足以任一县之事。而后一县治。若不审其才力之所至。辄付以抚字之权。犹之负荷者。其力仅足以举十钧。而付以百钧之任。其不颠覆者几何哉。且夫百工技艺。皆须习而后能。亦须能而后用。故治宫室。则必延匠人。治疾病。则必延医士。今身系地方之责。除趋跄应对以外。遇谳狱则不知刑名。而付之幕友。遇催科则不知钱谷。而付之吏胥。皆由其平日所学不能推之于用。故临事所用不能本之于学。犹之强匠人以治疾病。强医士以治宫室。疾病必危。宫室必倾。夫宫室疾病。一人一家之事也。尚不可轻且易如此。顾于牧民大事。可令贸贸者操刀而试割哉。夫今日之贼盗。皆昔日之百姓也。百姓何以忍为盗贼。则以偪于饥寒。百姓何以致于饥寒。则以有司不能抚字。然则此时有司之循良贪酷。即关系异日之治乱安危。故在今日而求贤才。尤不可淡漠视之矣。臣观三代两汉之初。治理最盛。循吏最多。皆由登进之途广。而任用之势专。登进广。则贤才不致见遗。任用专。则贤才得以尽力。应请  敕下中外大臣各举所知。并开贤良方正之科。以行举。不以言举。称职者。举主共其荣。不称职者。举主同其罚。但严责大吏以地方治与不治。不苛求用人与资格合与不合。天下者。各省之所积。各省者。州县之所积。各省之大吏得人。则州县得人。州县皆治。则天下治矣。一&#62532。员宜变通也。军兴以来。捐纳四开。而又减价以招之。军功本易。而又积年以致之。其不能不&#62532。者势也。从前之捐输为济饷计。今日之捐输不惟不足以济饷。而且足耗饷。何也。捐输减至数成。可谓体恤极矣。而又有铁钱票本米捐筹补捐归补捐诸名目。名为一成二成。核其实银到部。不过数厘。且即此数厘之中。有书吏之费。有局员之费。除捐铜一局外。其余外省捐输。足恃以济急者。恐寥寥矣。况捐例既宽。人怀侥幸。不独家仅中赀者。弹冠而来。即赤贫无以为生者。往往醵费集赀。以官为市。以为千数百金。捐一官职到省。一有差使。月支数十金。更可收数分之息。如或署事补缺。少者数千。多者数万。但图一身之有益。不顾大局之有损。

然则捐员以所入较所出。其本可谓极微。其利可谓极厚。 国家以所得较所失。其失可谓极重。其得可谓极轻。譬如富家偶值缺乏。啬用可也。藉债可也。若以所有田宅。贱租于人。任其荒芜毁坏。是现在之租息既不能收。而田之荒者须复垦。屋之毁者须复修。为计岂不甚左。今减价开捐。令其牧民。是何异以田宅贱租于人。而任其荒芜毁坏也。且各省请开捐例之时。以为捐员所得者。不过部文一纸而已。而不知该员持文到省。得缺之后。从此可以侵吞正款。从此可以欺压小民。听讼可使曲者为直。缉捕则可使诬良为盗。设当收捐之时。即预计其造孽之时。则虽捐数盈千累万。亦何&#62714。作饮酖止渴之计哉。凡人情于得之不甚艰难者。其视之不甚爱惜。今以自视不甚爱惜之官。而令治甚可爱惜之百姓。则吏治之不能蒸蒸日上也亦固其所。至于军功保举一途。贤否亦属不一。在帅臣当星火燎原。不能不宽其格以资指臂。在疆臣当疮痍满目。不能不苛其格以觅循良。现在捐班军功二途。纷至沓来。处处有人满之患。尤不可不预筹变通。以防&#62532。滞。即如江苏一省言之。道员可由外补之缺。不过二三员。府州县同通可由外补之缺。亦不过数十余员。而候补道约有六七十人。候补同通州县约有一千余人。夫以千余人补数十员之缺。固已遥遥无期。即循资按格而求署事。亦非十数年不能得一年。其捷足先登者。非善于钻营。即有所系援者也。此辈性成浮薄。安望其能牧养小民。至于十余年而得署事一年。此前十数年中。衣服饮食之资。养家应酬之费。皆须于一年署事中取偿。而后十余年中。衣服饮食之资。养家应酬之费。又须于一年署事中预蓄。置犬羊于饥虎之前。而欲其不搏噬。虽禁以强弓毒矢。而势固有所不能。然则无恒产因而无恒心。非独人尽无良。抑亦穷困有以致之也。为今之计。惟有将已然之官。设法裁汰疏通。未然之官。暂且停捐截选。拟请  旨敕部通计京铜局每年所收实银。上库共有若干。酌提外省洋关厘捐拨补。外省捐例。尤宜暂停。庶根本既清。而枝叶可渐茂矣。一廉俸宜加增也。窃惟我 朝定例。正俸之外。更加  恩俸。常禄之外。更给养廉。固以体恤臣僚。实以预绝贪冒也。惟自二百年来。风俗由质而趋文。日用有增而无减。京外官所入。已有不敷所出之势。加以丁耗画为军饷。漕白绌于转输。扣俸折廉。所得弥寡。故京官不足以养其廉。则不能不典质挪移。以免饥寒之偪。外官不足以养其廉。则上司不能不取之下属。下属不能不取之百姓。上下相渔。以为利薮。是非由之不明。举措由之不公。侵吞所至。仓库之盈者可虚。掊克所及。百姓之富者可贫。极其终。足致祸乱之相寻。原其始。则由支用之不给。夫古者重禄劝士。庶人在官。禄足代耕。汉张敞萧望之之言。亦曰仓&#61780。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盖必使其心无内顾之忧。然后其身能为国家之用。且京外官同系努力从公。何以京官廉俸不及外官十分之一。厚薄悬殊。必驯致外重内轻之渐。

臣愚以为今日欲正人心。澄吏治。当自各官之加廉俸始矣。京官有职掌之员。似应分别等差。或如外官之半。使一身一家。终岁足以自给。外官督抚。廉俸较重。足额之后。自可毋庸再加。司道以下。或酌量加增公费。而将所有陋规全以充公。如此。而犹有&#61578。法营私。则严刑峻法以随其后。庶法令可行。而政体可肃清矣。或恐骤增钜款。费无所出。殊不知廉俸足则吏治清。吏治清则正款涓滴无亏。盐漕丁厘诸大政。丝毫可无獘混 国帑自可日充。此利之在显然者也。上下实事求是。官吏不致贪赃枉法。驱民为盗。则军务之供给可停。荒废之地利可尽。此利之在隐然者也。而且今之道府。养廉之外。皆靠节寿。州县养廉之外。皆靠平余。不过未经上达  天听耳。则何如明定章程。给予办公之费。而挈私者而归之于公。使受者无徇纵之獘。与者无挟制之情。其裨益公家。何可计数。臣面与曾国藩李鸿章马新贻卞宝第李瀚章等熟商。皆以为京官困苦如此。加廉一层。实为目前急不可缓之事。即使数目稍钜。各省督抚于奉  旨酌议之后。皆当钦遵竭力筹办。伏望  敕下中外大臣酌议施行。庶可变积重之势矣。一书吏宜整顿也。唐臣刘晏理财。不用胥吏而用士类。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办理厘金。亦不用吏而用士。诚以士之心名重于利。吏之心利重于名。夫至利重于名。则非舞獘无以遂其营私之愿矣。近来书吏。尤为积重难返。内而部院。外而督抚司道州县衙门书吏。皆有缺主。每一缺主。或万余金。或数千金。自为授受。奸黠之人。买一书吏缺其利息强于置产十倍。与在署办事之书吏。朋比为奸。而无须见官之面。即或误公。而官但能革在署办事之书吏。不能革外间坐缺把持之书吏。官有迁调。而吏无转移。是以世俗有官去衙门在之语。前人亦有官无封建吏有封建之说也。然权归书吏至于积重难返者。其故有三。官之任事。多者四五年。少者不过二三年。而书吏则长子孙于其中。官于律例。不过浅尝辄止。治兵者未必知兵。治礼者未尝习礼。而书吏则专门名家。各有所司。夫以视同传舍之官。而驭世长子孙之吏。是欲去獘而不能。专门名家之术。非浅尝辄止者所能窥其底蕴。是虽有獘而不知。此其故在任不久而术不精也。官仅一人。而朝综兵刑之任。暮有钱谷之司。案仅一事。而有律中之例。有律外之条。同一案也。有贿赂。则可援从前已准之案。以偿其欲。无贿赂。则可援从前已駮之案。以神其说。即因有獘而设法以防之。乃法甫立。而吏即藉法以售其奸。一人之精神有限。而律例之变化无穷。此其故由于任太繁而法太密也。汉廷公卿。由吏掾出身者。不可胜数。今假之以事权。而又限之于流品。是禁其杀人。而又授之以刃也。古之贤者。何常之有。或出身于版筑。或托足于鱼盐。今书吏孜孜汲汲于案牍之中。其于民事。或较之寻章摘句者有一日之长。而反限之以所至。是绝之而复用之。彼既不能自奋于功名矣。则必将财利之是求。而且人多财薄。以有限制之辛工。养无限制之书吏。若奉公守法。则其势将不足以自存。此其故由于出身不优而&#61780。禄不厚也。

臣愚以为宜专设律例一科。三考得隽。然后准充书吏。优给薪水。仍复每年一考。士类皆得入选。数不在多而在精。限满者优予陞转之阶。与正途无异。其有才识闳远者。准本官加结特保。人既不以书吏薄之。彼亦庶知自爱。官复久任而专其责。任久则底蕴可尽知。责专则嫌疑不必避。并请  旨敕下军机六部王大臣。选举精通律例之员。原本会典则律例法等书。仿照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或分别门类。以律为经。以例为纬。定为画一不变之条。删繁择要。勒成一书。  颁行天下。凡百有为。不出此书范围。在 朝廷抱一以式。天下百尔臣工。得以确然有所遵守。庶书吏之权。将不收而自轻矣。

  示庆藩论任事             

郭崑焘

近来风气不任事而好议事。席丰厚之势。处崇高之境。身兼富贵。安享荣华。不顾人之嫉忌。而专务嫉忌他人。自快私欲。般乐怠傲。虽费重资不惜。而输助公家。利济寒素。则锱铢必较。亦可谓之三反。后一反。乡里富家子亦优为之。前二反。则皆出于搢绅世族之有才气势力者。此三十年前所无。君子于此知世变矣。军兴以来。营中亲兵散勇。亦多屡膺保荐。花翎红顶。几&#61226。城市。既无官职可以自效。复无资财可以自存。即又不能遂厥初衣。重理故业。愚懦者则到处求人。黠滑者则流入戈会。尝谓粤贼之起。其始磨厉湖南之豪杰。其后乃败坏湖南之风气。极盛难继。理固然也。闻汝营中规矩尚好。惟哨弁多用提督总兵。究恐难于驾驭。且须密察其从何军出。身有无戈会形迹。如有此等人。便须设法处办。察其无积恶之才。不足为患者。则远遣之。不特为目前驱策着想。兼须为异日遣散着想。此未宜曲徇人情兼收并蓄者也。来&#61371。谓办事难于忍气。吾谓不办事则已。办事未有不受气者。办大事受大气。办小事受小气。此虽盛时亦所不免。要须谨操守。勤职分。持大体。略细务。毋好为矫激。毋自炫才华。语言之间。留人地步。酬对之顷。常存谦退。久之人必能相谅。不可不知。

  示庆藩论处世             

郭崑焘

君子讷言敏行。敏事慎言。讷与慎。即深沈之谓也。喜怒不形于色。臧否不出诸口。人不得窥爱憎以为迎合。古人担当大事。身任天下之重。未有浅露躁率而能成功者。不独英雄豪杰。须深沈以立事。即奸雄之徒。亦必藉深沈以济其欲。特其深沈正其阴险耳。学问以培其本。体察以充其识。涵养以蓄其气。历练以发其才。随事留心。随处自省。犹有浅露躁妄者寡矣。此君子之深沈。异于小人之阴险也。汝天姿识解。均尚有过人处。惟轻于发言。时不免涉于浅躁。但能力矫其偏。使知虑专而神识定。则所以进德在此。所以广才亦在此矣。知之勉之。人不可以不精明。然自诩精明。往往受精明之蔽。盖自以为精明。则凡处事用人之误。必不&#62714。自承其误。或更信为无误。且不乐人之道其误。而耳目之蔽多矣。又精明者易流于苛细。事事而察之。其精神必不能无疏漏。转将详于细而略于大。可以理繁剧。而不可以总纲维。古人所以贵寓精明于浑厚也。

  劝诫浅语             

曾国藩

   劝诫州县四条上而道府下而佐杂以此类推

一曰治署内以端本。 宅门以内。曰上房。曰官亲。曰幕友。曰家丁。头门以内。曰书办。曰差役。此六项者。皆署内之人也。为官者欲治此六项人。须先自治其身。凡银钱一分一毫。一出一入。无不可对人言之处。则身边之人不敢妄取。而上房官亲幕友家丁四者皆治矣。凡文书案牍无一不躬亲检点。则承办之人不敢舞獘。而书办差役二者皆治矣。

二曰明刑法以清讼。 管子荀子文中子之书。皆以严刑为是。以赦宥为非。子产治郑。诸葛治蜀。王猛治秦。皆用严刑以致乂安。为州县者。苟尽心于民事。是非不得不剖辨。谳结不得不迅速。既求迅结。不得不刑恶人。以伸善人之气。非虐也。除莠所以爱苗也。惩恶所以安良也。若一案到署。不讯不结。不分是非。不用刑法。名为宽和。实糊涂耳。嬾惰耳。纵奸恶以害善良耳。

三曰重农事以厚生。 军兴以来。士与工商。生计或未尽绝。惟农夫则无一人不苦。无一处不苦。农夫受苦太久。则必荒田不耕。军无粮则必扰民。民无粮则必从贼。贼无粮则必变流贼。而大乱无了日矣。故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病商之钱可取。病农之钱不可取。薄敛以纾其力。减役以安其身。无牛之家。设法购买。有水之田。设法疏消。要使农夫稍有生聚之乐。庶不至逃徙一空。

四曰崇俭朴以养廉。 近日州县廉俸。入款皆无着落。而出款仍未尽裁。是以艰窘异常。计惟有节用之一法。尚可公私两全。节用之道。莫先于人少。官亲少。则无需索酬应之繁。幕友家丁少。则减薪工杂支之费。官厨少一双之箸。民间宽一分之力。此外衣服饮食。事事俭约。声色洋烟。一一禁绝。不献上司。不肥家产。用之于己者有节。则取之于民者有制矣。

   劝诫营官四条上而统领下而哨弁以此类推

一曰禁骚扰以安民。 所恶乎贼匪者。以其淫掳焚杀扰民害民也。所贵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扰害百姓。则与贼匪无殊矣。故带兵之道。以禁止骚扰为第一义。百姓最怕者。惟强掳民夫强占民房二事。掳夫则行者辛苦。居者愁思。占房则器物毁坏。家口流离。为营官者。先禁此二事。更于淫抢压买等事。一一禁止。则造福无穷矣。

二曰戒烟赌以儆惰。 战守乃极劳苦之事。全仗身体强壮。精神完足。方能敬慎不败。洋烟赌博二者。既费银钱又耗精神。不能起早。不能守夜。断无不误军事之理。军事最喜朝气。最忌暮气。惰则皆暮气也。洋烟瘾发之人。涕洟交流。&#61226。身瘫软。赌博劳夜之人。神魂颠倒。竟日痴迷。全是一种暮气。久骄而不败者。容或有之。久惰则立见败亡矣。故欲保军士常新之气。必自戒烟赌始。

三曰勤训练以御寇。 训有二端。一曰训营规。二曰训家规。练有二端。一曰练技艺。二曰练阵法。点名演操。巡更放哨。此将领教兵勇之营规也。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规也。为营官者。待兵勇如子弟。使人人学好。个个成名。则众勇感之矣。练技艺者。刀矛能保身。能刺人。枪&#61367。能命中。能及远。练阵法者。进则同进。站则同站。登山不乱。赴水不杂。总不外一熟字。技艺极熟。则一人可敌数十人。阵法极熟。则千万人可使如一人。

四曰尚廉俭以服众。 兵勇心目之中。专从银钱上着意。如营官于银钱不苟。则兵勇畏而且服。若银钱苟且。则兵勇心中不服。口中讥议。不特扣减口粮缺额截旷而后议之也。即营官好多用亲戚本家。好应酬上司朋友。用营中之公钱。谋一身之私事。也算是虚糜饷银。也难免兵勇讥议。欲服军心。必先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不妄花一钱。则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则一营廉。不独兵勇畏服。亦且鬼神钦伏矣。

   劝诫委员四条向无额缺现有职事之员皆归此类

一曰习勤劳以尽职。 观于田夫农父。终岁勤劳而少疾病。则知劳者所以养身也。观于舜禹周公。终身忧劳而享寿考。则知劳者所以养心也。大抵动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二曰崇俭约以养廉。 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昔年举贡生员在外坐馆。不过每月数金。今则增至一两倍而犹嫌其少。此所谓不知足也。欲学廉介。必先知足。观于各处难民。&#61226。地饿莩。则吾辈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气运可挽回矣。

三曰勤学问以广才。 今世万事纷纭。要之不外四端。曰军事。曰吏事。曰饷事。曰文事而已。凡来此者。于此四端之中。各宜精习一事。习军事。则讲究战攻防守地势贼情等件。习吏事。则讲究抚字催科听讼劝农等件。习饷事。则讲究丁漕厘捐开源节流等件。习文事。则讲究奏疏条教公牍书函等件。讲究之法。不外学问二字。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问于当局。则知其甘苦。问于旁观。则知其效验。勤习不已。才自广而不觉矣。

四曰戒傲惰以正俗。 余在军日久。不识术数占验。而颇能预知败征。大约将士有骄傲气者必败。有怠惰气者必败。不独将士然也。凡委员有傲气者亦必偾事。有惰气者亦必获咎。傲惰之所起者微。而积久遂成风俗。一人自是。将举国予圣自雄矣。一人晏起。将举国俾昼作夜矣。今与诸君约。多做实事。少说大话。有劳不避。有功不矜。人人如此存心。则勋业自此出。风俗自此正。人材亦自此盛矣。

   劝诫绅士四条本省乡绅外省客游之士皆归此类

一曰保愚懦以庇乡。 军兴以来。各县皆有绅局。或筹办团练。或支应官军。大抵皆敛钱以集事。或酌量捐资。或按亩派费。名为均匀分派。实则高下参差。在局之绅耆少出。不在局之愚懦多出。与局绅有声气者少出。与局绅无瓜葛者多出。与局绅有夙怨者。不惟勒派多出。而且严催凌辱。是亦未尝不害民也。欲选绅士。以能保本乡愚懦者为上等。能保愚懦。虽伪职亦尚可恕。凌虐愚懦。虽巨绅亦属可诛。

二曰崇廉让以奉公。 凡有公局。即有经管银钱之权。又有劳绩保举之望。同列之人。或争利权而相怨。或争保举而相轧。此不廉也。始则求县官之一札以为荣。继则大柄下移。毫无忌惮。衙门食用之需。仰给绅士之手。擅作威福。藐视官长。此不让也。今特申戒各属绅士。以敬畏官长为第一义。财利之权。归之于官。赏罚之柄。操之自上。即同列众绅。亦互相推让。不争权势。绅士能洁己而奉公。则庶民皆尊君而亲上矣。

三曰禁大言以务实。 以诸葛智勇。不能克魏之一城。以范韩之经纶。不能制夏之一隅。知兵事之成败利钝。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近年书生侈口谈兵。动辄曰克城若干。拓地若干。此大言也。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近年书生多好攻人之短。轻诋古贤。苛责时彦。此亦大言也。好谈兵事者。其阅历必浅。好攻人短者。其自修必疏。今与诸君子约。为务实之学。请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请自不轻论兵始。自不道人短始。

四曰扩才识以待用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起。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工夫也。今士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用世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进。才亦渐充。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以上十六条。分之。则每一等人各守四条。合之。则凡诸色人皆可参观。圣贤之格言甚多。难以备述。朝廷之律例甚密。亦难周知。祗此浅近之语。科条在此。黜陟在此。愿我同人共勉焉。

  重刻陈文恭公五种遗规序         

吴慈鹤

余吴人也。知桂林陈文恭公事较悉。盖公抚吴日久。以清操亮节风率僚属。吏治民俗为之一变。闻其时繁剧州县署。傔仆不过一二人。衣服中单皆布素。赋歛无升斗斛面耗羡之增。即俸&#61371。所入。充公私用。已宽然有余。有稍不谨者。同僚即屏不与交。故上下赡足。风气&#62741。厚。畏清议而重犯法。其治如此。后得公所着四种遗规。及在官法戒录。读之。而后知公以大儒而为名臣。其经济原本于学问。不同于矫情干誉者为也。夫无源之水。其流必竭。不根之木。其末必摽。矫揉刻厉以为之。而欲其足以信于下而孚于民。未之有也。公所着书。首养正。端告蒙之始也。曰从政。裕临民之略也。曰训俗。迪民彝也。曰教女。修内则也。曰在官法戒录。盖为府史胥徒辈说法。而公之用心于是至矣。开封太守王君。以京东右族。久官中土。克循克能。所在称治。台省赏其才。自怀移汴。于公暇出是编。倡诸郡伯割俸重梓。盖能以文恭之心为心。而欲以文恭之所以正己率属教民成俗者。相劝勉也。今之有司牧之责者。拥专城。居方面。孰不欲其名声之垂于无穷。而吏若民尽从其教哉。乃能言之未必能行之。能行之未必尽能应之者。岂勤于始而怠于终欤。抑厚于人而薄于己欤。由于所为者不必尽。由于所习内外之闲有所壅阏锢蔽。师友之规。明哲之训。不能日至于前也。善乎。公之书首正蒙也。少长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端其教于舞勺舞象之时。使之是非邪正。了然于中。恭敬撙节退让。娴习于外。迨既壮既老。而偭规错矩。易其素守者。吾知鲜矣。吾之所以能养吾廉者。俭也。躬为布被脱粟。而闺房之内。一簪珥之费动辄千金。其为廉也。必不能以长保。必吾能为公仪休之拔葵。而助于内者。亦能如乐羊子之妻。郑善果之母。庶几可以持久。公之教女。所以教为妇也。曾是从政者而可忽乎。曾是有教民之责者而可忽乎。自两汉察举之法不行。而功曹掾吏亭长三老之属。希有士人为之者。问其职。奉法者也。其所为者。皆舞文弄法之事也。必将多方以投上之所好。百出以愚上之耳目。而难乎其为上矣。惕之以威。威多则玩。驭之以术。术久亦穷。不如去其桀黠者。而进其可教者。日讨而训之。万一有所感悟。幡然入于为善。安在如胜国徐况诸贤。不可再见耶。虽然。职无大小。权所在。即人所属。凡奔走给事者。皆容悦我者也。往来之戚尚&#59494。宾客。皆有待于我者也。如是而得闻其过者寡矣。师友之箴规。不可骤得。得古人一编。日摩&#60085。而三复之。若者吾所已能。若者吾所未至。勉其所未至。而益修其所已能。则随在皆师保也。闼户犹境内也。治己以率属。劳身以勤民。犹之表立于此而影应于彼。其效未有不彰明较着。而非矫情干誉者所可袭而取矣。今两河吏治。方蒸蒸日上。王君又首倡重刊是编。以为有位者劝。泛海而得舟筏。登高而悬梯桄。使读之者照然共睹。知学之有益于仕。而仕之必资于学。且今之所谓迂阔而远于事情者。乃古之所谓贤也。余虽不克身被文恭之教。而喜得见是编之行于中州。中州犹三吴也。今日之治。犹当日之治也。是则王君重刊之志也夫。

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卷17-18

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十七

 治体十臣职 

武进盛康旭人辑

  臣事论              

梅曾亮

天下之患。非事势之盘根错节之为患也。非法令不素具之为患也。非财不足之为患也。居官者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为大患。今夫四民之中。士之贵于农工商贾也。较然明矣。使农工商贾。皆汲汲然有为士之心。则方其为农也。田莱必不能辟。其为工也。艺事必不能精。其为商贾也。有无必不能迁。然天下之民。有自乐其农工商贾之业。而以士为畏途者。彼士也有考试场屋之苦。有文字声病之学。违其程度。则又有褫夺扑责之刑以随其后。凡士之所深忧以为大辱者。民皆脱然而无患。彼民也度其身而苦其事。有万不可以尝试者。故甘心绝意。乐其业而不迁。今之为仕者则不然。无愚智贤不肖也。而皆有必为公卿大夫之心。夫吏之迁除。或以年计。或以十数年计。非可朝拜官而夕超擢也。然其身縻于此。而其心去此职而上者。不可以层累计。人有仕宦十年而官不调者。则乡里笑之。而亲交为之减色。忘分苟得。相帅成风。夫爵禄者廉耻之药石也。善用之则起。不善用之则废。廉耻者聪明之堤防也。固其防则盈。而溃其防则竭。聪明竭矣。虽勉强为作。施令布政。与吾民相酬对者。特具文焉而已。故曰有不事事之心。而以其位为寄。汲汲然去之。是之谓大患。虽然。是患也。不成于贱。而成于贵。不成于贵贱之悬殊。而成于治贵贱之不公。大臣者。将帅也。属吏者。士卒也。大军之沮败。非为将者之独奔。而法之加。必自将者始。今夫大吏。其日造请问起居者。属吏也。供刍薪米炭者。属吏也。加声色颐指者。属吏也。听弹劾迁换者。又属吏也。有罪。则曰是属吏所承办也。承审也。大臣者不知。同有罪。则曰是大臣也。不可与小臣同科。科其罪矣。而或降级。或罚俸。不旋踵而复。其罪同。而位卑者则一蹶不可复振。用法如此。固贱者之不能心服也。心不服而隐忍以为之。此其身有不能安。而其职有不能尽者矣。则宜以其位为寄。而汲汲然去之也。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善为治者。所慎重而专任之者。大臣而已。使小臣之事。统责之大臣。而大臣之罪。不可分之于小臣。其大小之罪均。法之加必自贵者始。盖位重而责之者厚。厚不为刻也。位轻而责之者薄。薄不为私也。夫如是贵者难其事而不敢有以位为乐之心。贱者量其力。而无皇皇于冒进之意。乐其职故其心安。安其心故其事成。传不云乎。厚味实腊毒。高位实疾颠。古之人自一命以上。其忧患递相增也。以至于卿相。惟疾人则无忧。悲夫。自三代而下。士之畏富贵而不居者。何少也。使士也无考试场屋之苦。文字声病之学。褫夺扑责之刑。而又无农工商贾之瘁。以获高世之名。则天下有一不为士者。而其心不服。人主尚安得四民而用之哉。或曰。如此则非所以贵贤贱不肖之心。且无以磨厉人于功名之途者也。曰。今之贵贱。非如古之世。其贵贱也。以为不贤乎。则固有时而为大夫公卿矣。以为贤乎。则公卿大夫皆自小臣始矣。且夫人弃贱就贵之心。如水之就下。如丸之走阪。虽贲育之勇。不能抑之。圣人不得已而分利害之数与贵贱参之。而听人能不能者之自处。政之失也。则专其利于所贵而专其害于所贱。夫避贱而趋贵。罪之可也。然使卑贱之忧患。甚于贵富。人孰不避忧而趋乐。是人臣之利也。非国家之利也。然有公忠体国之大臣。则亦不利乎此矣。

  因时论二论进退        

吴铤

进退者。人主所以养众臣之廉耻。而众臣所以自全其廉耻者也。古之君子。难进而易退。难进之道有三。时未至而安之。一也。度己所不能而辞之。二也。己虽能是。必辞之而后受。三也。易退之道有四。礼貌未衰则就之。及其衰也则退。一也。言而见信则就之。及其疑也则退。二也。论大事不用。则假小事而行。三也。为内职不用。则乞外职而出。四也。进不为贪位。退不为旷官。为臣子者。岂愿必于如是哉。然而卒如是者何也。则固以自全其廉耻也。为人主者岂必听其如是哉。然而卒听之者何也。则固以养众臣之廉耻也。不惑所以为知。不争所以为仁。知耻所以为勇。善让所以为礼合而言之义也。一举而五善备焉。进退之所系诚重矣。后世不知此义。故易进而难退。为人主者。必将曰是固吾所豢养者也。吾有所授于尔。尔当受命惟谨。其有让者。不以为沽名。则以为规避矣。为人主者。又将曰是固吾所奴隶者也。吾有所授于尔。尔当受命惟谨。其有退者。不以为怨望。则以为惧祸矣。为臣子者。因进退之不自主。而幸其足以保位也。亦曰吾固君所豢养与奴隶者也。进退之固当受命惟谨。其有让且退者。不以为矫异。则以为虚伪矣。且夫愚者不察进退之宜动。挟浮沈苟安之习。自失其廉耻。无复向者五善之美。又妄訿廉耻之士为不识时务。呜呼。其亦过矣。夫进退之分易明也。廉耻之心人所自有也。然而卒如是者何也。时为之也。惟豪杰之士为能不拘乎时。而自守其介然之节。其他皆与时为进退而已。其所积渐。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知此。则可谓大臣矣。

  张江陵论             

亢树滋

大臣之罪莫大于无过。盖至于无过。则必选懦避事。置身利害之外。使天下后世刺之无可刺。非之无可非。而衰乱之祸。乃阴中于国家而不可救止。以吾观有明三百年宰相。若江陵张公者。庶几大臣之有过者乎。今夫医者之治病也。必治其受病之处。当嘉隆以来。卿大夫因循成俗。置国事不理。所谓宰相者。率以圆容隐忍。持禄保位为得计。而二三台谏。习见夫宰相之无所短长。遂恃其讦直强谏之风。互相朋比。以耸动后进。而劫持君相。盖宰相之听命于台谏。而不能有为也久矣。江陵知其如此。乃以精明刚果之资。起而矫之。固救治之药也。然彼台谏诸臣。积习久沿。安能一日为之下哉。其指为专权怙宠。连章攻讦者。岂果实心为国。乃不便其私图而急欲去之耳。非江陵得君之专。其为所逐决矣。然江陵去。甯复有如江陵者。不避嫌怨。不计功罪。而佐其君。厉精图治。使纪纲整。风俗修。四夷宾服。致数十年太平之治乎。呜呼。才臣之当国也。其力足以有为。而身每及于祸。庸臣之当国也。竞为相安无事之说以图幸免。而其实能潜溃其国家。当汉之隆。申屠嘉周亚夫辈。严厉奋发。天下以安。及其末也。张禹孔光之徒。日夜修饰经术。崇尚虚文。而卒致王莽之祸。使江陵当日稍顾身家。依违其际。未必不得美誉。而吾恐上恬下嬉。不待闯献出。而明社之屋也久矣。且吾历览全史。见国家之终于不振者。大率宰相非其人故也。明自三杨而后。仅有一江陵实心为国。一旦身殁祸作。且不免后世之口舌。此固有国者之不幸。于江陵乎何有。顾或者谓江陵之相业。固有足多者。至于夺情视政。忘亲恋位。其亦可恕乎。曰。此尤不足以知江陵也。夫江陵。大臣也。大臣之道。以安社稷为悦者也。但愿其有治世之大功。不愿其有区区之小节。即以为罪。亦祗江陵一身之过。而无关于天下国家之故。诸臣知为江陵计。而不知为天下国家计。其亦昧于道矣。呜呼。三代以下。久无定评。吾所惜者。恐天下后世。或有处江陵之位。值江陵之时与势。相率以江陵为戒。而潜溃其国家者非细也。可不虑哉。

  因时论三论谏官        

吴铤

谏官之职。莫善乎言人主之得失。大臣之得失次之。政事之得失又次之。最下则敷陈琐辨析毫黍而已。夫人情孰不就安全而避危祸。御史职甚卑。以新进而兼疏远。孤臣无党。又所言与人主之意相反也。足以生其愧而犯其忌。且近于彰主之过焉。夫以小臣而与君争。则危。以新进而与故旧争。则危。以疏远而与亲近争。则危。以孤臣而与朋党争。则危。以相反之意匡扶人主。则危。积愧而成憎。则危。积忌而成怒。则危。彰君之过而自居其名则危。为谏官者。挟此八危之势。直言人主与大臣之得失。而进其苦口之言。将何以胜。而人主与大臣。将起而与谏官角。言之而切。则以为激讦。言之而不切。则以为虚浮。其可以罪去者。则以间散置之。如是。则忠直之士。不能容于时矣。为谏官者。知忠直之不能容于时也。将曰。我而言人主之失以求免于危。是犹以矛刺盾也。必无冀矣。我而言大臣之失以求免于危。是犹以耳求食也。愈无冀矣。惴惴焉惧八危之及于其身。而又恐天下以不言责之也。故敷陈琐。辨析毫黍。以塞其责而已。苏明允曰。末世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不谏之刑缺然。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如是。则必善用其罚矣。然而用不谏之罚。犹且言之而仍无益于国者。何也。则以敷陈琐辨析毫黍故也。上之人固重其罚而使之言矣。然而上之所罚者不言也。而为谏臣者。则即以言避之也。上之既不能体朝廷求言之意。下之复不能使天下国家获言之用。徒因仍其故。以求免乎不言之罚。至人主欲以言责之。而彼犹得以自解。夫是乃明允之所不及料也。呜呼。巧矣。

  续苏明允谏论           

朱琦

苏明允作谏论。疾士之不谏。欲制刑以劫之。而复商之墨刑。引霍光事为证。余谓士不可以劫也。不如慎赏。慎赏莫如明示以意。先王之世。刑赏并设。然赏从重。刑从轻。待士以廉耻。而不辱以奴隶。按墨刑虽制于商。自虞夏至周无用者。不可以霍光诛昌邑之臣之不谏者为比。且天下之士。勇者怯者。至不一也。勇者常少。而怯者常多。勇能谏。怯不能谏。则天下之能谏者少。而不能谏者多。必如苏氏之言。尽取怯者而刑之乎。则不可胜刑。设有谏者能谏其十。而一之不谏焉。亦取而刑之乎。刑之则不恕。舍又非法。且大臣亦有怯者。刑不可加也。苛于小而纵其巨。不可谓公。如此。则刑之权易穷。故谓不如慎赏而明示以意。慎赏则不僭。怯者不得侥幸。而勇者奋。明示以意。则谏者知其断然必出于赏。而怯亦勇焉。昔者百里奚事虞则默。事秦则智。子臧逊于越而强于威宣。一叔孙通也。始则阿二世取容。已而事汉以死争太子。王珪孙伏伽戴胄之属。卷舌闭口于隋。亢言极论于唐。岂前后若两人哉。盖人臣不从其令而从其意。意之所向。天下奋袂抵掌而赴之矣。诚使今之进谏者。如齐威王之时。明诏廷臣曰。若者上赏。若者中赏。若者下赏。如此而有不谏者。吾不信也。又如汉孝文时。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可采。未尝不称善。不可用置之。如此而有不乐谏者。吾亦不信也。或曰。谏。吾职也。非有所利也。好名。贞士且耻之。况利乎。苏氏亦言士有不悦赏不畏刑者。示之以意而犹不至。则奈何。余谓不然。人情大抵相近。先王之制。为中士设也。且人惟悦赏。故名义可得而诱。司马温公谏院记。谓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夫汲汲于名诚不可。而使人主疑谏者之好名。谏者亦以好名之嫌而自沮。此大不可也。孔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不以小言受大禄。大言受小禄。世儒或疑其说。而记礼者以此正告天下而不讳。曰。如此则受。否则已。若权衡尺寸之不爽。非惟国之常典宜尔。盖君臣相与之际。本自坦白正大。而无所用其讳也。后世多忌。而疑其于赏也。有上下相蒙而弗及者。又其是非乖异。闇主乱朝。乃至迁其刑于谏。迁其赏于不谏。而士亦矫语曰。吾不悦赏。不畏刑。此岂其情哉。自宋以后。持论愈高。用法日舛。虽欲如苏氏复古之制。增设墨刑。彼既迁其刑于谏矣。谁与执不谏之刑乎。夫赏罚莫若近情。近情则可行。彼明允者。习于纵横之术。期于必售。激而为仪秦以术奸其上者也。怵以猛虎。而限以渊谷。以术劫其下者也。上下以术而非其情。故士亦遂有不悦赏不畏刑者。夫使天下而皆不悦赏不畏刑。天下不可为矣。

  进言论              

陈尔干

有两人焉。各择一术以处。必其所甚慕者也。既又未尝不悔。而交相为慕。是非真可悔可慕也。从而易之。悔且慕者又将如故。故择术者非于未事之先穷其究竟。鲜不为偶尔之利害所移。古来忠荩之士。殚精竭虑。披心沥诚。以献其所见。一二浅识者往往指其小害以挠之。幸而人主从我。未几小害者见。则挠之者喋喋矜得意。而人主之意亦卒移。夫人虽甚不肖。必不愿国家之荣怀者。非情也。吾虽甚昵乎彼。必捐吾祖宗之业子孙之计以从之。愚者不为也。乃专于任贤者。自古不概见。而苟且旦夕。卒至亡国败家者。相随属。盖天下事莫不有利害。未事之先。各见其所见。既入其中。又震惊其见在故也。夫药之足以生死者。即足以死生者也。无甚害。亦多无济缓急。而待生于药者。骤服之亦未必不见小害。夫药之入口。死生决焉。亦孰&#62714。冒也哉。有医焉。尝屡已其痁痎之疾。则危急之际亦委之矣。为医者于用药之先。又为言初当瞑眩者若彼。继乃收效者如此。则方累见小害。将转幸再生之有机。一二浅识者。亦将服其言之不爽。而未敢有邪说。故人臣之将进大计也。有以取人君之信于先。又能杜小人之口于后。则几矣。夫人方甘以无济缓急之药。养其锢疾。而医之初奏其技者。并不&#62714。任瞑眩之咎。则挠阻者奚待多言哉。若夫不知病之所在。姑以快吾意之一试。则诚不如无济缓急者。犹不速其死。且使后世之人。骇峻品之必不可投。委锢疾为必不可瘳也。悲夫。

  王阳贡禹论            

潘德舆

儒臣之道。明经为本。谏诤为用。虽然。本之中有本焉。心术不&#61232。。明经谏诤。皆邪慝也。汉王阳贡禹。少并称明经。仕各以谏诤显。然王阳之经术谏疏。董仲舒之匹也。其谏昌邑王也。谓宜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欣欣焉发愤忘食。日新厥德。此既万世人主之蓍蔡矣。其谏宣帝也。谓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遭其时。言听计从。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其务在于期会簿书。断狱听讼。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独设刑法。以意穿凿。是以诈伪萌生。刑罚亡极。呜呼。三代后二千余年名臣众矣。未闻言此者。虽周召复生。岂有加乎。宣帝迂之。谢病终不召。无足为阳恨。独恨班固寡识。使与贡禹同传。且谓阳禹之取舍同也。夫禹之取舍。岂独不逮阳。阳名臣之冠。而禹邪臣之尤也。何以明之。禹箴元帝。语至&#63089。密。帝亦屈意信向之。然综其要。不过劝帝裁减服御器物宫女廐马离宫苑囿。罢采珠玉金银铸钱官。俾百姓壹归于农。儿七岁出口钱。二十乃算。皆俭朴小节。非能沥血陈奸凶。使帝赫然冯怒。奋阳刚。开众阴。得经义之大者也。汉之亡兆于元帝。其害莫大于任石显。杀萧望之。斥刘更生。而禹实党显。劾望之更生。其为三公即显荐。汉之罪人。非禹谁也。凡为人臣者。必巧给便佞。作奸揽权。而后为小人。则小人亦易除。惟诸诵习经术。号当代雅儒者。亦内耽利禄。扳附私人。不使其君知贤不肖之辨。而众小乃盘固不可去。国随以亡。故昔人以为拂人主易。攻权臣难。若匡衡张禹孔光杜钦谷永之徒。阴护持王凤董贤王莽。交通比周。外假经术谏诤。取重人主。皆师贡禹之故智者也。唐权载之作辨亡论。力斥张禹。于贡禹则恕之。不知二禹心术一耳。皆孔子所谓色取仁而行违。鄙夫患得患失者。乃儒者之下流。乡原之大较。其不幸败露。始为苏威冯道。幸而安居高位。以老寿终。获世清名。身后&#62568。如贡禹者何限。作史之人。经义不精严。往往以清平之儒臣宽之。岂不谬哉。或疑班史刘向石显传。颇书贡禹阴事。于禹传没之。为史中互见法。不知此大节所系。不可以互见为隐讥也。况王贡两龚鲍合传。皆清节纯直之士。可以禹羼入哉。此即固闇于大义失身权势之由也。吾断禹曰邪臣之尤。使不得与王阳比。为儒臣史臣者。庶悚然于人臣之义。无昧其本心哉。

  宋仁宗戒言官说          

姚莹

嘉佑五年。殿中侍御史吕诲言。故事台谏官许风闻言事者。盖欲广其采纳。以补朝廷阙失。比来中外臣僚。多告讦人罪。既非职分。实亦侵官。甚者诋斥平素之缺。暴扬暧昧之事。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惩革之。诏戒上封告讦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官事弹劾小过不关政体者。既而御史中丞赵概亦言。比年以来。搢绅之论。多险刻竞浮。宜行戒敕之。复下诏曰。朕乐与士大夫惇德明义。以先天下。而在位殊趋。弗率朕旨。或为危言诡行。务以警众取誉。罔上而邀宠。论事之官。搜抉隐微。无忠恕长厚之风。托&#61527。于公。而原其本心。实以合党图私。甚可恶也。中书门下。其采端实之士。明进诸朝。察辨矫激巧伪者。加放绌焉。呜呼。宋仁宗可谓仁矣。此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所以前称汉文帝。后惟宋仁宗也。权御史中丞王畴又言。国家开广言路。任用台谏官。比年士大夫乃有险徼之人。挟己爱憎。依其形势。以造浮言。奔走台谏之门。鼓扇风波之论。幸言者得以上达。推原其情。本非公正。止于阴借权力。取快私意。当言之人。率务举职。既所传耳目稍异。则岂敢遂无论列。万一有爱憎不中之论。荧惑紊挠人主之聪明。岂不为听断之累哉。帝嘉纳之。余谓王畴之言。切中后世言官之獘。其托&#61527。于公以合党。图私者无论矣。即有忠爱之君子。而惑于小人浮说。因之爱憎不中。轻发公论者。亦不可不慎察之。

  书姚惜抱翰林论后         

许宗衡

惜抱先生之论翰林曰。翰林为天子侍从之臣。当拾遗补阙。唐初设翰林。百工皆入。犹猥下之职。其后益尊益亲。由唐及宋元明。官制因革。而御史有弹劾之责。翰林有文章之任。要皆兼谏争。盖自古然矣。今之翰林。虽不皆亲近居左右。而翰詹立班科道之上。固以其为近臣。拾遗补阙。非为越俎。若惟是以文章为尽职。是犹百工之以技也。亦何与于道哉。嗟乎。宗衡往来京师三十余年矣。编修检讨。既非兼讲官者。不得言。讲读以上。得言矣又卒不言。其直 南斋。与夫居 讲幄。有师傅之责者。皆可备 顾问。不可谓非亲矣。亦无抗疏以拾遗补阙传海内者。时或有之。闻者目笑曰。是何为者。文学侍从。固翰林职也。而先生则曰。君子之职以道。细人之职以技。使世之君子。赋若相如邹枚。善叙史事若太史公班固。诗若李杜。文若韩柳欧曾苏氏。虽至工犹技也。然则由先生之言观之。苟非相如邹枚太史公班固李杜韩柳欧曾苏氏。其人盖并不能以技称。而顾曰文学侍从。则亦犹之百工猥下。冒其名无其实者之所为。且无以解于古所谓工执艺事以谏之说也。是直翰林之佣焉已矣。或曰。是固然矣。然翰林者。既以文学为专职。终不得以谏争责之。然则翰林当何事。自唐人为赋得诗。今沿其制为之独工。又唐选举志。取人之法。三曰书。谓楷法遒美也。今亦恪守无少惑。是二者足尽翰林之职乎。宗衡以为翰林者。他时之宰相也。气骄则学不进。道衰则技始工。何自视之薄也。而况技且未工乎。古之相如邹枚太史公班固李杜韩柳欧曾苏氏。其不可复见久矣。有道之士即奈何为此官。而不思自免于为佣也哉。

  书谢御史             

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干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讙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61226。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及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嶢。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改官者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  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嶢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  上忽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嶢家世。勉以职事。明日。  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  命擢兴嶢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  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朋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62714。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安所赖耶。余无以进之。嗟夫。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然则先生于烧车之时。亦可谓计虑之不详尽者耶。

  书明王少参遗疏后         

朱琦

右明王少参疏草遗蹟。其裔孙丰谷录一本为副。公之乡人于君庆元携以示琦。前数行断烂不可识。余读而惜之。公是疏凡千余言。其大者以谓人主欲识众臣贤否。莫如尽下诸章疏。而明示以赏罚。则有劳者劝。而有罪者畏。是时宰相方恶言者。而持威福自上出之说。以炫惑于上。公益力争。以为言官言之而陛下听之。是即威福自陛下出。如误信谮言。以为小臣挠上之权而屏之。则言者将自此止。后有大奸慝。谁为陛下言者。韪哉是言。可以抉&#61226。听之獘。而破人主之惑矣。公又尝以倭寇陈十议。明史附于其父恭简公传后。而此疏顾未之载。公名&#62714。堂。金坛人。万历十七年进士。以检讨屡上疏陈时务。不用。遂乞归。既而以大臣荐。官至福建参政。是疏所言。乃明神宗时事。嗟乎。明之末造。言者纷纷。务为讦激。士大夫至以廷杖为荣。甚者窜斥诛戮而不悔。虽曰名义之重。亦当时风声气习。渐靡使然也。苏文忠公云。弹劾积威之后。庸人亦可以奋扬。风采销委之余。豪杰有不能振起。故同是言也。言之弹劾积威之时。人人能之。虽激切如公此疏。而史不之载。至其风采销委。举世不言。而有言者。世且惊叹以为盛事矣。士固不汲汲于名。卒其所以显晦者。岂不以时哉。此余所以读公是疏而叹也。

  明吕新吾先生明职篇序       

潘世恩

周礼太宰以八法治官府。二曰官职以辨邦治。明官之务审其职也。职重则难胜。职繁则难理。职轻而简。则又易玩以怠。越职则为侵官职。不办则为旷官。伊古以来。虽辅相如伊吕。执法如皋苏。将兵如颇牧。治民如龚召。推其实不过尽职而已。夫舆台之贱蒙瞍之愚。苟能尽其职。则虽小而有功。否则即以过人之才。居得为之势。而纷纭废弛。何裨毫末。乃或恃其居心之慈惠。植品之端方。持躬之廉洁。辄曰。吾无负于朝廷。吁。朝廷所以课吏者果如此已耶。抑别有所委托而考其功耶。明儒吕新吾先生躬行笃实。本理学而达于政事。所着实政录内。有明职若干篇。为巡抚山西时训诫僚属之文。明畅而不失之迂。切直而不流于激。洵居官之秘钥。从政之良模也。余于退食之暇。删繁录要。付之剞劂。盖欲筮仕者家置一编。日夕省览。以无隳厥职云尔。

  覆奏微&#61343。渐愈勉力办公片      

陶澍

再臣于九月二十四日。接到 廷寄。奉  上谕一道。又于本日奉到 批摺。以臣感患微&#61343。。上烦  慈注。谕令安心加意调理。并奉  谕江苏事务繁重或有掣肘作难之事不妨据实陈奏断不可遽思引疾有负委任等因。捧诵之下。不胜感激涕零。伏思臣渥蒙  皇上特达之知。年方四十有九。精力未衰。正宜竭力图报。祗以上年大病之后。适值事繁。失于调养。以致偶感仍发。乃荷  圣主曲体入微。恩同大造。臣何人斯。膺兹 笃眷。自念受  恩之深。此身不敢为臣有。亦惟受  恩之深。此身不敢不为臣有。现在力疾办公。一面服药调治。潮热已退。头目渐清。惟有腰腿未愈。医言积湿受风。深入腠理。尚须由渐疏解。加以补剂。可冀徐瘳。勉图驽策。断不敢稍萌诿卸。致负  鸿慈。至湖河各有专司。一切勘估工程。开闭闸坝。及员弁姓名履历。并不知会臣衙门。无由深悉。本年淮扬水灾。咸言百数十年所未有。被淹甚久。颗粒无收。因思河工虽非臣职。一经决裂。其害即归于地方。若河工一日不安。即地方一日不靖。不敢避越俎之嫌。每有见闻。辄据所知。札商督臣河臣。彼此意见多同。现在王营减坝开后。黄水已落。清水不患不消。但须早蓄。而河流既断。尤须挑穵深通。免致积淤未净。将来又形倒灌。海州安东沭阳各属。虽有损伤。若今腊明正能将减坝克期堵合。当可无误春耕。至灾民前因水深无住。纷纷逃避。经臣饬属设厂分养。均属安静。日内当即汇案恳  恩蠲赈。而漕务为东南一大端。军船回空。已入苏境。尤须整顿章程早为备办。以速河运。仰副  宸廑。

  沥陈办事艰难仍恳终制疏咸丰六年  

曾国藩

奏为沥陈微臣办事艰难竭蹶。终恐贻误。吁恳在籍守制。恭摺奏祈  圣鉴事。窃臣谬厕戎行。与闻军事。仰蒙  圣慈垂注。帱载恩深。凡有奏请。多蒙 俞允。即有过失。常荷 宥原。遭逢  圣明。得行其志。较之古来疆场之臣。掣肘万端者。何止霄壤之别。惟以臣之愚。处臣之位。历年所值之时势。亦殊有艰难情状。无以自申者。不得不&#62362。陈于  圣主之前。定例军营出缺。先尽在军人员拔补。给予劄付。臣处一军。概系募勇。不特参游都守以上。无缺可补。即千把外委。亦终不能得缺。武弁相从数年。虽保举至二三品。而充哨长者。仍领哨长额饷。充队目者。仍领队目额饷。一日告假。即时开除。终不得照绿营廉俸之例。长远支领。弁勇互生猜疑。徒有保举之名。永无履任之实。或与巡抚提督共事一方。隶人衙门。则挑补实缺。隶臣麾下。则长生觖望。臣未奉有统兵之  旨。历年在外。不敢奏调满汉各营官兵。实缺之将领太少。大小不足以相维。权位不足以相辖。去年会筹江西军务。偶欲补一千把之缺。必婉商巡抚。请其酌补。其隶九江镇标者。犹须商之总兵。令其给予劄付。虽居兵部堂官之位。而事权反不如提镇。此办事艰难之一端也。 国家定制。各省文武黜陟之权。责成督抚。相沿日久。积威有渐。督抚之喜怒。州县之荣辱进退系焉。州县之敬畏督抚。盖出于势之不得已。其奉承意旨。常探乎心之所未言。臣办理军务。处处与地方官相交涉。文武僚属。大率视臣为客。视本管上司为主。宾主既已岐视。呼应断难灵通。防剿之事。不必尽谋之地方官矣。至如筹饷之事。如地丁漕折劝捐抽厘。何一不经由州县之手。或臣营抽厘之处。而州县故为阻挠。或臣营已捐之户。而州县另行偪勒。欲听之。则深虑事势之窒碍。欲惩之。则恐与大吏相龃龉。钱漕一事。小民平日本以浮收为苦。近年又处积困之余。自甲寅冬闲。两路悍贼窜入江西。所在劫掠。民不聊生。今欲于未经克复之州县。征收钱漕。劝谕捐输。则必有劲旅屯驻。以庇民之室家。而又或择良吏以恤民隐。或广学额以振士气。或永减向日之浮收。或奏豁一年之正课。使民感惠于前。幸泽于后。庶几屡捐而不怨。竭脂膏奉公上而不以为苦。然此数者。皆巡抚之专政。臣身为客官。职在军旅。于劝捐扰民之事。则职分所得为。于吏治学额减漕豁免诸务。则不敢越俎代谋。纵欲出一恺恻详明之告示。以儆官邪而慰民望。而身非地方大吏。州县未必奉行。百姓亦终难见信。此办事艰难之一端也。

臣帮辨团练之始。仿照通例。镌刻木质关防。其文曰 钦命帮辨团防查匪事务前任礼部右侍郎之关防。咸丰四年。臣剿贼出境。湖南抚臣咨送木印一颗。其文曰 钦命办理军务前任礼部侍郎关防。九江败后。五年正月。换刻 钦差兵部侍郎。衔前礼部侍郎关防。是年秋闲补缺。又换刻 钦差兵部右侍郎之关防。臣前后所奉援鄂援皖筹备船&#61367。肃清江面诸  谕。皆系接奉 廷寄。未经明降  谕旨。外闲时有讥议。或谓臣系自请出征。不应支领官饷。或谓臣未奉  明诏。不应称 钦差字样。或谓臣曾经革职。不应专摺奏事。臣低首茹叹。但求集事。虽被侮辱而不辞。迄今岁月太久。关防之更换太多。往往疑为伪造。酿成事端。如李成谋战功卓着。已保至参将矣。被刑辱于芷江县。出示以臣印札而不见信。周凤山备历艰辛。已保至副将矣。被羁押于长汀县。亦出示以臣印札而不见信。前福建巡抚吕佺孙曾专函驰询臣印不符之故。甚至捐生领臣处之实收。每为州县猜疑。加之鞫讯。或以为不足据。而勒令续捐。今若再赴军营。又须另刻关防。岐舛愈多。凭信愈难。臣驻扎之省。营次无定。闲有部颁紧要之件。亦不径交臣营。四年所请部照。因久稽而重请。六年所请实官执照。至今尚无交到确耗。此外文员之凭。武官之劄。皆由督抚转交臣营。常迟久而不到。军中之事。贵取信如金石。迅速如风霆。而臣则势有所不能。斯又办事艰难之一端也。兹三者。其端甚微。关系甚钜。臣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纵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才。恐终不免于贻误大局。凡有领军之责者。军覆则死之。有守城之责者。城破则死之。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微臣讲求颇熟。不敢踰闲。今楚军断无覆败之患。省城亦无意外之虞。臣赴江西。无所容其规避。特以所陈三端。艰难情形既如此。而夺情两次。得罪名教又如彼。斯则宛转萦思。不得不泣陈于  圣主之前者也。臣冒昧之见。如果贼势猖狂。江西危迫。臣当专摺驰奏。请赴军营。以明不敢避难之义。若犹是目下平安之状。则由将军巡抚会办。事权较专。提挈较捷。臣仍吁恳  天恩。在籍终制。多守数月。尽数月之心。多守一年。尽一年之心。出自  圣主逾格鸿慈。不胜惶恐待 命之至。

  恳辞 加恩片同治元年   

两江总督曾国藩

再密陈者。现在金陵未复。寇势方张。军事反覆无常。正恐利时少而钝时多。臣忝膺重任。日夜忧惶。除浙江已陷。苗练已叛。难遽补救外。即上而皖南江西。下而镇江上海。亦俱有岌岌可危之势。臣分内之事。尚未知成败何若。乃自去秋以来。叠荷  鸿恩。臣既蒙 赏加太子少保衔。又蒙 饬谕节制四省。兹又拜协办之 命。臣弟国荃。既蒙 赏穿黄马褂。又蒙 赏头品顶戴。兹又拜浙江按察使之 命。一门之内。数月之间。异数殊恩。有加无已。感激之余。继以悚惶。诚恐军事一旦疏失。即加倍谴责。犹有余咎。臣本拟恭疏辞谢。以除授参政大典。料难收回 成命。又甫经两次辞节制四省之权。不敢更疏渎辞。近于矫情而钓誉。惴栗旁皇。不知所措。理合据实陈明。恳求  皇上念军事之靡定。鉴愚臣之苦衷。金陵未克以前。不再 加恩于臣家。是即所以保全微臣之功名。而永戴  圣主之恩眷矣。又前此叠奉  谕旨。饬臣保荐江苏安徽巡抚。顷复蒙 垂询闽省督抚。饬臣保举大员。开列请 简。封疆将帅。乃 朝廷举措之大权。如臣愚陋。岂敢干预。嗣后臣如有所知。堪膺疆寄者。随时恭疏入告。仰副  圣主旁求之意。但泛论人才以备采择则可。指明某缺径请迁除则不可。不特臣一人为然。凡为督抚者。皆不宜指缺保荐督抚。&#61357。四方多故。疆臣既有征伐之权。不当更分黜陟之柄。在  圣主虚衷访问。但求投艰而遗大。不惜舍己而从人。惟风气一开。流獘甚长。辨之不可不早。宜预防外重内轻之渐。兼以杜植私树党之端。其督抚有任可履者。不准迁延不到。亦不准他处奏留。庶几纪纲弥肃。 朝廷愈尊。是否有当。谨一并密陈。伏乞  皇上圣鉴。

  请 训责枢臣疏光绪四年    

监察御史何金寿

比以灾荒不雨。   皇太后  皇上下诏自责。哀痛恳切。稍有人心者。读之皆为感泣。顾臣伏思  皇上幼冲。   两宫听政。虽 权衡自上。而翊赞则在枢臣。凡用人行政诸大端。必资商榷而后行。枢臣曰可。则  旨以为可。枢臣曰否。则  旨以为否。盖今日之 朝政。固无不自政府出矣。去年晋豫固属钜灾。其余水旱风蝗。被灾者将及十省。总由官无善政。以致   天降奇灾。及成灾以后。疆吏讳灾而养祸。部臣屯膏而殃民。试问内外诸臣之进退。枢臣岂得无援引保护于其闲。能尽诿之于   皇太后乎。考之往代。遇大灾则策免三公。三公亦自请罢斥。今新疆平则枢臣受赏。腹省灾则枢臣独不受罚。且坐视  宫廷下诏罪己。尚不引咎自陈。请予处分。又不于拟  旨时。恳请 切责。灾诿诸   天。过诿诸  上。于心忍乎。窃谓枢臣亦非必有心误 国也。但外虽勤职。中少血诚。各省之年谷。丰则听其丰。荒则听其荒。各省之人民。生则听其生。死则听其死。各省之疆吏。贤则听其贤。否则听其否。行下之  诏令。奉则听其奉。违则听其违。部臣之议奏。准则听其准。駮则听其駮。不知痛痒。委诸自然时局之坏。实由于此。今山西死亡过半。骨肉相食。析骸而炊。河南市鬻人肉。行旅断绝。盗贼蠢动。 畿辅赤地数百里。道殣相望。流民数万。哄集京师。辇毂之下。奸民乘乱结队攫物。此后何堪设想。万一饥民聚为明季之流贼。微特枢臣等谋 国不忠。即自谋亦拙矣。伏恳  训谕枢臣。责以忘私忘家。认真改过。庶可上格   天心。不然。虽  宫廷万分焦劳刻责。而臣下泄沓如故。则感格恐无期也。

  与朱干臣书            

管同

相别三年。思念不可胜。近闻阁下晋官郎中。执法秉公。无所挠屈。甚慰甚慰。而闻诸道路。或谓且得御史。如其然。则同深为阁下重之。盖古者谏无专官。自公卿至庶人皆得谏。其后乃专设谏官。而百寮之敢于言事者。犹不禁也。今则百寮不复言事。而弹劾谏争之责。一归给事御史。夫为任既专。则为责愈重。为责既重。则当识其大小之分。轻重之序。必实有关于治忽安危。实为国计民生之所系托者。举而陈之。始为克尽其官。而不负 朝廷任使之意。若夫毛举利害。不及大体。虽后之台谏。习此成风矣。而恐非贤者之所宜出也。阁下刚毅抗直。练达世务。其在部中。已卓卓有本末。然则苟为台谏。必大有异于今人。虽然。天下之事。不可枚举。言之矣而不可行。如不言也。行之矣而无补于天下国家之事。如不行也。阁下处今之势。苟为台谏。其将何以为言。同闻之。世事之颓由于吏治。吏治之坏根于士风。士风之衰起于不知教化。然而教化云者。非空文而无实具之谓也。以身训人是之谓教。以身率人是之谓化。同乡者私作议俗一篇。以为当今之风。坏于好谀而嗜利。夫欲人之不嗜利。则莫若闭言利之门。而欲人之不好谀。则莫若开谏争之路。天下之事。夫岂止此。然必先举二端。然后人才勃兴。而法度可以渐讲。顾不知其言果当否尔。今寄上惟采择焉。或谓同子言则近矣。然议俗之说。责难于君。使听者持子言而得祸。则奈何。斯言也。同窃以为悖矣。古之直言得祸者。皆其值主不明。而所遭有不幸也。当今  天子仁恕恭俭。敬天爱民。虽草茅之士。未尝亲瞻日月之余光。而不知  圣质。然近者伏读官箴。则已窥见  九重励精之意矣。而箴于御史。实曰敢谏不阿。忠贞常矢。然则今之求言。比于悬鞀设铎可也。而论者毛举利害不及大体。是  天子欲人之言。而谏官瘖不言尔。而顾以为言恐得祸。毋乃诬乎。无求利之思。无好名之见。本之以至诚。而陈之以恺切。持之以至正。而出之以和平。虽在中主。犹能听受。而况  圣君哉。诚恐得祸。则又未尝无以处。孟子曰。辞尊居卑。又曰。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虑其难而不居其位可也。居其位而稍孤其职则大不可也。同于阁下相契殊深。虽齿德相悬。而亦近乎朋友之当责善者矣。用敢发其狂言。靡所忌讳。伏惟留意省察。幸甚幸甚。

  与徐廉峰书            

潘德舆

月朔以来。以齿病未相见。忽闻足下被吏议。惊惧不已。然闻足下能建言。又窃喜平日择友不虚也。昨过足下宅。不值而归。心蕴结未解。今日熟寐觉。闻同舍生诵邸钞。知足下蒙 恩复还词垣。跃然而起。喜满颜色。腹中蕴结者。砉然解释。如层冰泮于水。积云散于天。清和晖朗。不可言喻。并齿病亦忘之。已又思吾所喜者。非足下一人之私也。足下入台十余日。即奋然发议论。可喜一也。足下以降黜之官。承优渥之泽。还清华之选。保文学之荣。可喜二也。虽然。喜未大也。足下方被谴怒。  天威忽开霁。复列侍从。虽卑贱如德舆。尚为足下感戴  君恩。欲舞欲泣。则足下必更感激流涕。过于德舆十倍。自兹以往。足下所以焦思竭力。上报 国家者。亦必过于今十倍。虽今之所司。不过文雅翰墨。而方来之日月未有艾。方来之报称亦未有艾。足下德业功名。得此链冶。益坚贞硕大。而斯世之事。所以收效于足下者。必无穷也。而犹未也。所谓大可喜者。足下方以言罣吏议。镌级至三。而  天子则曰念言官从末减。大哉  圣言。普天之福。生民之利。万世之庆也。何也。言官之言。不能尽当也。亲见足下之言。一不当  圣意。即降黜与卑官伍。继自今默者必多矣。亲见足下之言。已不当  圣意。犹委曲矜全。使不失往者清切之地之职。是  圣天子重言官以辅聪明。德之盛。量之宏如此也。是  圣天子咨求国是。笃念民生。作养敢言之气如此也。继自今言者必多矣。使言官遭遇如此而犹不言是言官负 朝廷。非 朝廷薄言官。诸言官必不然也。夫言官之言诚不能尽当。顾不尽当。而  圣天子必使敢言者多。则言之当者必出。而天下之受益者必众。虽一人一事。其关系为何等哉。德舆江南一穷士。在京师人海中。如浮萍之细。然区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故欣然布之纸墨。齿病差。仍当诣足下罄谈。不宣。

  与汤海秋书            

左宗植

隔阔频年。始得一聚。春历夏。以昕以夕。别后思念。想同之也。足下高才英气。可百时彦。乡缘言事。仍左计曹。于时流俗。颇用致惜。或忮心者。乃以为快。即海秋自云。有何当袖手版共赋归去来之语。宗植闻之。独笑言贺。以为此乃  圣主造就人才之深心。海秋遭遇之极盛也。假令海秋挟其英情壮志。趾高气扬。即使一日千里。曾不差跌。不过一九衢要人。乘坚策肥。令长安小儿。路傍称羡。转眼之间。不及百年。吾见赫赫海秋。乃浮邱间一丸粪壤耳。岂不大可痛惜乎哉。自古豪杰不世出。抱奇服伟之士。其蓄道德能文章不朽千古者。往往必出于抑塞摧折之余。夫非奇士必期于抑塞摧折也。亦谓非抑塞摧折之遭。不足以收其驰骤溢越之情。而发其感慨奋赴之气。以并入于道德文章之域。而成其不朽千古之才。吾乌知乎抑塞摧折我者之非大有造于我者乎。而胡为郁郁不自得。而撄情于流俗人之意识也乎。受书以来。颇爱贾谊陆贽苏轼之才。以为自圣贤孔孟而外。言文章干用。莫之或先。然之三子者。有遇有不遇。或始遇而终不遇。其为道德文章。各有千古则一也。海秋自视处汉文之世。深谋远画。孰如贾生。处德宗之朝。经纬密勿。论思献纳。孰如陆贽。处元佑之时。文章谏争。孰如苏轼。况长沙之迁谪。忠州之贬斥。儋耳之窜逐。与海秋今日之事。有万此者乎。夫职任者。人臣事君之大分也。予夺者。帝王磨励人才之大柄也。故或知其人之才而亟用之。以表当官之绩或知其人之才而骤用反以为害。则暂抑之。以待他日之用。大君宰执万物。自有深心微意。非臣下所能窥。固不可以尺得喜而寸失忧也。今  天子怒海秋之言事。夺御史。罢章京。又若不欲遽弃吾海秋也者。仍授户部为正郎。  圣主造就人才之意。诚不可知。为海秋者。正宜痛自砥厉。仰答 高厚。辇毂之地。人士众多。足资讲贯。又富有图籍。朝购夕集。以海秋之地。与海秋之年且才。少挫之余。人事简略。举平昔雕虫习华嚣凌竞之气。幡然弃去。并入于歛声就实之中。于以上下古今。深求理乱兴衰之故。与 国家政治得失之大。进可以谋谟庙堂。启赞帷幄。退则昌其议论。箸为文章。以自托于立德立功之次。吾乌能测海秋之所至哉。若论事一不遇。便废然自失。忧愁抑郁。不自振荡。昂藏牢骚。折损春华。是乃柳司马刘宾客辈之所为。非所望于吾海秋者也。南归久不得京中消息。故人天末。深惧吾海秋以少不称意之故。遂阻其远大之业。而不能自返于古人。故反覆譬论。布其区区。庶冀吾海秋之悟而听之也。此间惟有荒山怪石。绝少人士。惟日取厨中宦书经史万余卷。尔&#61317。满案。如春蚕着叶。自为俯仰耳。近作肥国论一篇。附奉大览。祈教之。

  复严渭春方伯书          

胡林翼

复书恳请集思广益。以图补救。夜久不寐。近日尤甚。  君父之难。闻变已一月矣。奔问官守之义。臣职尚亏。疆场牵拘。按兵未动。此心愧愤。无以自立。进言体要以至诚恻怛条理分明为上。不得慷慨激昂。致违纯厚笃棐之义。人情于患难之际。友朋伉直责善。引绳批根。君子犹或非之。况  君父危难。其忍放言高论耶。明夷艰贞之节。鸱鴞哀悱之词。古人处变。可为师法。异族偪处都城。明年以后。更多反侧。太王迁岐。娄敬入关之议。亦时势所必然。惟仅变一法易一地。谓可久安措于磐石。鄙人尚未深信耳。兄血诚肝胆。忧国至切。敢以质之。

  覆黄恕皆侍郎书          

曾国藩

承来示。述及佩蘅兄言。敝处尽可施展。勿为人言所挠。仰荷关垂。感甚感甚。窃观古来臣道。凡臣工皆可匡扶主德。直言极谏。惟将帅不可直言极谏。以其近于鬻拳也。凡臣工皆可弹击权奸。除恶君侧。惟将帅不可除恶君侧。以其近于王敦也。凡臣工皆可壹意孤行。不恤人言。惟将帅不可不恤人言。以其近于诸葛恪也。握兵权者犯此三忌。类皆凶于而国害于而家。故弟自庚申忝绾兵符以来。夙夜祗惧。最畏人言。迥非昔年直情径行之故态。近有朱卢穆等交章弹劾。其未奉发阅者。又复不知凡几。尤觉梦魂悚惕。惧罹不测之咎。盖公论之是非。 朝廷之赏罚。例随人言为转移。虽方寸不尽为所挠。然亦未敢忽视也。

  和论               

龙启瑞

和者。古圣王所慎择而用之者也。古之所谓和者。众贤谋一事而无所违。世之所谓和者。合贤不肖而使之同归于一致。古之所谓和者。真是明而人不得挟私以相戾。世之所谓和者。是非混而责之以必从。夫使混贤不肖。一是与非。而天下之人。遂众然平其心。柔其气。相率而归于和。犹之可也。贤与不肖者处。则贤者之气不相下。而不肖亦必不相容。即不肖能隐忍以求合。而贤者决不苟同以邀誉。是强之为和。而适以致其不和也。今将使君子与小人共图一事。君子为义。小人则为利矣。又使君子与小人共讲一学。君子为己。小人则为人矣。其义与为己者是。则利与为人者非。是非生于人心之同然。犹五色之有黑白。五臭之有薰莸也。今黑白为一色。而置薰莸于一器。曰吾但取其和而已。有不为之闭目而弗视。掩鼻而却走者乎。且君子之于天下。亦欲其事之有成而已。假令贤不肖并处。是与非并行。甚则不肖加乎贤。非者逾于是。又甚则以贤为不肖。而不肖反为贤。是者为非。而非者反为是。于是而所谋必成。所行必当。推而放之四海而准。举而措之庶事而安。则贤者亦姑需忍以求济焉。而古之圣贤。犹曰枉尺直寻而利。有所不为。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圣贤之言。其亦不和甚矣。岂不谓如是而直道乃得信于天下。上合乎天理。下顺乎人心。刑赏中而政教修。礼乐兴而大化流。反是。则将为跬步之行。一日之居。而不可得也。然则廉颇蔺相如李光弼郭子仪之事何如。曰此私雠也。非公义也。私仇不可不和。不和则寻衅隙。而废国家之大计。是为不忠。公义不得强和。强和则徇人失己。而终不能有益于事。且独不闻古之人有上殿争如虎。而下堂不失和气者乎。彼之所遇皆贤。所执或有是有不是。而尚不&#62714。阿意曲从。博和衷共济之美名。而不自讳其争若此。若遇一与己不类者。将庭斥之面唾之犹恐不足矣。而谓可依阿淟涊如谐臣媚子之为耶。古之人有孔光张禹者。知王莽董贤之乱国。而委蛇其身。与之从事。彼其人皆有醇谨之行。诚&#61232。之质。其于古所谓同寅协恭者。盖优为之。其容身自全。疑若可酿休祥而迎善气者。五代时冯道祖之。遂以其身事数姓而莫之恤。充其所至。彼亦务为和而过者耳。卒之见效如此。后之人主尚安取和臣而用之哉。故古之善用其和者。莫如蔺相如郭子仪。而尤善者莫如刘安世。最不善者莫如张禹孔光。其最不堪者莫如冯道。道固无足议也。禹光之所为。亦世之君子所訾笑之。以为不齿于人类者矣。而其端皆由贤不肖是与非之混淆始。然则用和者。其可不慎所择哉。

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十八

 吏政一吏论上 

武进盛康旭人辑

  训廉                 

汤鹏

浮邱子曰。凡与人家国天下事者。盖其恩有所授也。则不能毋以赤心古义酬之。事有所错也。则不能毋以精心果力治之。赤心古义酬其恩。精心果力治其事。则不能毋割其私以从公。公与私不两营。私则不得复公。公则不得复私。曷其奈何弗廉。贵贱富贫。各自其命为之也。贵不耀贱。则贱不歆贵。富不耀贫。则贫不歆富。不相耀。则心不生。不相歆。则计不乱。心不生。计不乱。则破石为志操名节以肥其躬者亡有也。曷其奈何弗廉。造物之精英。生人之美利。毋撄之使独也。毋撄之使独。则必均。均则毋丰于己毋啬于人。毋丰于己。是故不能以其所无为其所有。毋啬于人。是故不能以其所有为其所为。曷其奈何弗廉。人心亡厌。其必见造物之精英而备取之。夺生人之美利而独享之。备取之则精英必竭。独享之则美利又所必争。精英必竭。则造物怒。美利必争。则生人怨。造物怒。则惨不可言。生人怨。则变不可支。曷其奈何弗廉。侈心而崇贿者。肥其躬也。肥其子孙也。肥其躬。则躬有尽时。肥其子孙。则子孙无已时。躬有尽则将焉享。子孙无已则将焉保。躬不享。子孙不保。贿贵耶。德贵耶。德贵于贿。则其泽数世而不斩。贿贵于德。则其泽及身而斩。曷其奈何弗廉。大臣者。小臣之所视听也。内臣者。外臣之所望风旨者也。大臣廉。则小臣不能毋自爱。内臣廉。则外臣不能毋自谨。小臣自爱。外臣自谨。则心志清而职事举。曷其奈何弗廉。大臣弗廉。小臣以其贿先之。贿先则誉至。贿后则毁至。誉至则迁擢。毁至则迟滞。迁擢由贿先。则才能者于廉耻蔑如也。迟滞由贿后。则德行者于显荣阙如也。才能者亡廉耻。则众愚傚其为人。德行者亡显荣。则士气积于不振。众愚傚其为人。则风俗坏。士气积于不振。则人心枝。风俗坏。人心枝。则谁氏之忧也。曷其奈何弗廉。内臣弗廉。外臣以其贿通之。贿通则有喜。贿塞则有怒。喜则为外臣粉饰朝评。虽有罪弗得彰焉。怒则为外臣谣诼万端。虽有功弗得彰焉。外臣思掩其罪以掠其功。则贡其喜以柔其怒。内臣思固其交以厚其贿。则护其非以扬其功。外臣贡其喜。柔其怒。则朋友爱憎。岂不重于朝廷赏罚耶。内臣护其罪。扬其功。则疆隅治忽。岂不壅于朝廷听视耶。爱憎重于赏罚。则纲纪裂。治忽壅于听视。则元气衰。纲纪裂。元气衰。则谁氏之咎也。曷其奈何弗廉。小臣毋自爱则必贪。贪则与左右吏胥作奸。与左右吏胥作奸。则遇事持其短长。遇事持其短长。则小臣所获有几。而左右吏胥作奸无穷。左右吏胥作奸无穷。则积久必败露。积久必败露。则所获有几者。不能毋与左右吏胥坐其刑诛。曷其奈何弗廉。外臣毋自谨则必贪。贪则括取百姓脂膏。以从己之欲。从己之欲。则豢养弥甚。豢养弥甚。则嗜欲横多。嗜欲横多。则外臣括取无已。而百姓脂膏有穷。百姓脂膏有穷。则必积为怨毒。形为谤讪。怨毒谤讪不已。则必郁为旱干水溢。激为狂&#59845。怒雷。旱干水溢狂&#59845。怒雷不已。则饥民不能毋为盗。盗不能毋为乱。饥民为盗。盗为乱。则血彼于锋刃以吐其愤已耳。曷其奈何弗廉。

不情之请。非分之财。必藉其所密之人授之。其所密之人。见可欲。必不能毋动。动必不能毋奢。奢必不能盈其所密之人之愿。不能盈其所密之人之愿。则言必泄。言必泄。则众渐闻。众渐闻。则愚民憾而士族羞。愚民憾。则诉之天以遫其死。而士族羞。则且笔之于书以世其&#60330。。曷其奈何弗廉。贪者嗜财。廉者嗜名。贪廉之常也。世运駮。人才诡。则贪廉不能毋变本加厉。贪廉变本加厉。则贪者嗜财也。更嗜名也。廉者嗜名也。更嗜财也。尔乃嗜财更嗜名。则饰之乎俭壹可风。尔乃嗜名更嗜财。则饰之乎取与有节。饰之乎俭壹可风。则奴仆料其伪。朋友忘其贪。饰之乎取与有节。则朋友料其伪。朝廷谓其廉。朋友忘其贪。则出死力以扞非议。朝廷谓其廉。则借宠荣以便私计。出死力扞非议。尔乃成其终身之贪。无一朝之败也。借宠荣便私计。尔乃成其近似之廉。无刻苦之累也。一贪一廉。互相为根。乍阴乍阳。孰测其然。巧伪以丛。蛊惑以翩。物望以杂。国是以捐。曷其奈何弗廉。几希之界。夜气之存。贪未尝不省。省未尝不悔也。贪又未尝竟悔也。尔乃狃于故。则曰不可更也。尔乃溃厥声。则曰不可湔洗也。勿谓不可更。更之而故者新。勿谓不可湔洗。湔洗之而臭者馨。故者新。则盗跖&#62809。化为伯夷。臭者馨。则鲍鱼&#62809。化为芝兰。盗跖化为伯夷。鲍鱼化为芝兰。则为善有力。为恶无谓。为善有力。为恶无谓。则凡天下之贪者举可悔。天下之悔者举可化也。曷其奈何弗廉。诗礼之宗。仁义之杰。贪未尝不近。近未尝不敬也。贪又未尝竟近。近又未尝竟敬也。尔乃危言笃论以激之。则曰其虑事过也。尔乃正言庄论以晓之。则曰其执理腐也。勿谓虑事过。失其守者身将&#63029。。勿谓执理腐。失其正者心焉处。君子知身之不可&#63029。也。故安之。知心之不可离其处也。故操之。安之为泰山之重。堕之为鸿毛之轻。操之为豪厘之是。离之为千里之谬。曷其奈何弗廉。君子欲化民成俗。则整躬帅物。欲整躬帅物。则壹志絜行。欲壹志絜行。则读书考理。尔乃弗读书考理。则曰壹志絜行。强摄之已矣。尔乃弗壹志絜行。则曰整躬帅物逆施之已矣。尔乃弗整躬帅物。则曰化民成俗。虚縻之已矣。縻之者虚则不详。施之者逆则不昌。摄之者强则不常。曷其奈何弗廉。君子欲去迫塞蔽亏之窦穴。则禁辗转轇轕之苞苴。欲禁辗转轇轕之苞苴。则拒消沮闭藏之请谒。尔乃弗拒请谒。则曰苞苴禁矣。是犹摄强暴入室中。而辨其不污也。尔乃弗禁苞苴。则曰窦穴去矣。是犹纵蝼蚁穿啮堤防。而反扬扬夸其障川之力也。摄强暴入室中。百喙其能解乎。纵蝼蚁穿啮堤防。一&#61411。其能存乎。曷其奈何弗廉。民不能毋供于官也。官不能毋取于民也。欲取之以廉。则用之以舒。欲用之以舒。则需之以简。用之舒。需之简。则戒其宫室妻妾之艳也。不然。则节其宾客燕享之费也。不然。则删其舆马仆从之繁也。不然。则惩其子弟纨&#61482。之习也。不然。则田宅骈填而勿有之。不然。则龟贝璀璨而勿宝之。不然。则屏弃一切奇邪淫巧而勿作之。

此七端者禁。则官不恣其所取。官不恣其所取。则民不厌其所供。民不厌其所供。则官民壹体。官民壹体。则阴阳和。风雨时。阴阳和。风雨时。则年谷顺成。六畜蕃息。年谷顺成。六畜蕃息。则以润乎民以尉乎君而臣道毕。曷其奈何弗廉。众皆汶汶。我则察察。众皆靡靡。我则介介。&#62464。众以独。则疑于不情。疑于不情。则异己者反唇噬之。异己者反唇噬之。则无知者一唱而百和之。噬之和之者众。则必不可以动。动则首尾如出两人。不动则孤行而有契于天神。曷其奈何弗廉。诚为廉吏。其不若贪吏者三。而胜之者一。钱帛玩好。填户塞牖不若也。名誉赫奕。超等拜官不若也。巧言令色。伎艺毕给不若也。然而贪吏得其一瞚。廉吏得其千年。得其一瞚。则身未死而心先亡。得其千年。则骨枯而名强。此谓三不若而一胜之。曷其奈何弗廉。于乎。周官以六计獘众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而管子亦以四维训于国之人。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是故古以廉教。今以廉承。尔乃为圣贤之功臣也。上以廉试。下以廉持。尔乃不为君父之罪人也。[毋](母)鼠守仓。使仓不供。毋虎牧牢。使牢不繁。尔乃造于而福。无毒于而世也。毋鱼&#61610。自智其渊。卒中于饵。母鹰鸢自增其巢。卒絓于弓。尔乃见于而几。无焚于而身也。穿舟不可止漏。猛爨不可止沸。尔乃捐宠利而心自泰也。石破不可夺坚。丹磨不可夺赤。尔乃结性始而累自芟也。曷其奈何弗廉。

  书马文渊语             

高延第

稼轩读吕成公随会能贱而有耻文。举马文渊语来询。因检伏波传凡人为贵使可复贱如公等欲不可复贱语答之。按成公此论。精当峻切。可为百世箴砭。而伏波语梁窦。则引而未发。辄申其义为之说曰。人必贵而能贱。然后能全其耻。若欲长贵不复贱。则必至于无耻。而天下且被其祸。伏波此语。固不仅为贵戚安全之策也。试观两汉卿士大夫。罢官则退耕于野。或筑墼牧豕佣保杂作以自给。此皆世人所谓劳苦困辱之事。中人所不措意者也。不知惟能如此。故当官则计日受禄。不以财货自污。履正奉公。不以利害自怵。义所当为。断而敢行。虽杀身亡家而不顾。当世赖之。后世纪之。功着于一时。名标于百祀。岂以区区一官之有无为荣辱而挫其志哉。自世人以一官为性命。虽穷巷绳枢之人。一旦策名居位。顿忘其所从来。志满意得。踞公府为家庭。倚吏胥为爪牙。待仆从如子弟。视部民为食邑户。穷泰极侈。恣睢偃蹇。日习日忘久矣。不知其非己所固有也。及一闻仕涂有罢黜。则悚然骨惊。谄附权贵。交通贿赂。以保禄位。百方黩货。广植财产。冀为他日归老之资。家人亦习其如此。故虽老病将死。犹恋栈不忍去。偶欲引退。妻子亲友奴仆。百方阻之。必使老死而后已。其窃居公卿者。亦以保富贵畜妻子为事。虽跛曳阶陛。瞌睡殿廷。为道涂所指骂。终不&#62714。言休官二字。皆不使复贱之一念误之也。呜呼。一身不自主。犹能辅国保民乎。自昔少时所见大僚守令多如此。无有出身犯难实心为国之人。每与友人言及。辄太息。以为天下将有乱。不数年而大盗起。向之拥厚赀称贵人者。或躬为贱役囚奴而不耻。前车已折。来轸方遒。岂必如是而后谓之真贵。彼服劳执业。自食其力。于人无干求者。反谓之不知耻哉。读书立节之士。苟即能贱而有耻。与贵可复贱之说。深思而详味之。毅然以古人自期。将一命以上。皆能有所树立。而穷巷绳枢之人。知服田力穑。乃古昔贤士大夫。藉以洁身全节之事。虽处贫贱。铮铮佼佼。自不与凡民同科。将无往而非掉臂游行之境矣。

  读史记循吏传             

杨绍文

太史公作循吏传。列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五人。且迁之书。上自五帝。下至秦汉。而此五人者。皆在周之末世。又孙叔敖子产公仪休。非以吏治为名。而奢与离。又绝不载其政蹟。世多以为疑。余读其叙曰。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其意盖慨自汉之吏。不师圣人之道。不知孝弟廉耻之教。而为一切之治。民俗日以媮。奸伪滋起。上不知所以移易。则务以刑罚相胜。酷吏自兹用法峻。而不得其平。上下相&#61578。。浸以诬冒。故推其本。以为为政之道莫如修身。导民于善。事有统纪。上下有体。奉职莫如任官。守法莫如不阿。故五人者。莫不先自修而后及于民。而奢与离者。尤较然不欺其君者也。若夫上不及三代之政。下不及王成文翁者。盖以为古道远矣。其下者则不足道也。

  官宜久任疏道光二年         

张鉴

臣伏见我  皇上励精图治。于外任督抚司道等官。严行澄汰。不次擢用。诚欲甄拔俊良。整饬吏治也。无如升调太骤。各员履任未几。旋即更往他处。贤者功效未彰。不肖者劣迹未着。其何以课殿最而臻上理乎。况本省属员。有迎新送旧之扰。冲途驿站。有承应供亿之劳。而该员于民风土俗。既不暇周悉情形。属吏之姓名。甫经记忆。而貌尚未&#61226。识。贤否更茫乎莫辨。&#61447。任之日少。奔驰之日多。徒然仆仆道途。舟车来往。家口搬移。抑亦殊形况瘁矣。至于系囚之待质。案牍之迟延。胥吏乘新旧交代之际。玩法舞文。家人利本官历任之多。饱索规礼。其獘俱相因而至。在  圣主勤求司牧。黜陟至公之盛心。事因出于不获已。然臣管窥蠡测之见。窃谓求治不宜太急。是在课其治绩而徐观其效。如该员在任。赋敛宽平。讼狱衰息。盗贼屏迹。吏民蒸蒸向化者。其人为该地方有益之官。然后增秩超迁。未为晚也。傥该员在任。并无卓卓可纪之绩。徒凭大僚荐剡虚辞。所称人品端方。民情爱戴。不过空言溢美。毫无实据。殊难凭信。臣请嗣后如该员因有事故出缺。固不得不为更换。其余甫经履任之员。暂缓升调。以省烦劳。俟数年后。察看该员确有治效。再为升调。于吏治庶有裨益。而才能出众之人。亦得尽其所长矣。至若督抚两司。满汉参用。乃 本朝开创之初。人情未定。不得不稍用防检之法。方今承平日久。中外一体。凡属臣僚。皆系股肱心膂。似当无分畛域。以免更调之繁。果其宣力有为。熟悉地方情形。则皆满员可也。皆汉员亦可也。所谓为官择人。非为人择官也。臣言是否有当。伏祈  皇上圣鉴。

  敬陈整顿吏治四事疏咸丰五年  

监察御史李鹤年

臣窃见  皇上御宇以来。惟日孜孜。勤求治理。而逆氛频年未息。各省疲玩因循之习。亦未革除。 国法日轻。官常日紊。不可不急图整饬。臣谨胪陈四事。曰申法纪。杜规避。儆庸懦。禁欺朦。请为我  皇上陈之。军兴以来。失事诸臣。如赛尚阿徐广缙等。俱以失律获咎。荷蒙  皇上宽仁。不予刑诛。而罪名已定。彰彰在人耳目。凡百臣工。孰不惕息。然臣窃有疑者。曾国藩兵抵江西。两湖余&#61198。。业已净尽。杨霈身统全军。仅遇数千窜逸之贼。未能防御。节节退避。以致武汉失陷。全局震动。殃民糜饷。贻误至今。该员革职之后。如果天良激发。尚可勉赎前愆。乃因循数月。辄托病恳请回旗。便其顾恋妻孥之计。是偾事于前。又巧避于后。其罪实擢发难数。统兵大员。若皆相率效尤。逆贼何日可平。天下何时可定。臣所谓申法纪者此也。近来用兵省分。在在需人。月选拣发人员。无不视为畏途。延不赴任。至  特旨&#62649。放之员。或藉团练为名。逗留原籍。或称有经手未完事件。经督抚保留本任。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道府之缺。到任者寥寥可数。既遂其远避锋镝之心。复豫为夤缘保举之地。居心诡谲。莫此为甚。夫  皇上用人。本无成见。人臣奉职。义不顾身。今各该员巧于趋避。畏难苟安。奔竞钻营。必期得善地而后止。此后服官&#61447。政。望其洁己奉公。鞠躬尽瘁耶。臣所谓杜规避者此也。例载失守城池。罪名綦重。近来兼辖道府。既未暇查办。而州县之避贼者。贼至之先。辄称出城堵御。贼去之后。又称带兵收复。该管上司受其朦蔽。亦谓功过相抵。奏请免议。伏思该员等既能出城抵御。何若登陴固守。既能事后力图收复。何至临时重误事机。且无论寇至先逃。寇退则反。其罪不可胜诛。即令收复之时。该员亦有微劳。而罪名自在。岂能概从宽免。此风一开。恐巧滑之徒。以临难苟免为见机。以婴城死守为迂拙。纷纷避就。视 国事如楚越。于大局殊有关系。应请  饬下各督抚。凡失守城池之员。仍照例审拟罪名。不得巧为开脱。庶人知儆戒。可以力挽颓风矣。臣所谓儆庸懦者此也。外省督抚。遇有查办参员之案。往往含糊了事。如安徽知州绣纶。河南道员周煦征。劣蹟昭着。经人纠劾。该抚既为消弭罪案。又为保全功名。较寻常化大为小。尤为宽纵。且该员等或膺民社。或任监司。全在舆情爱戴。方可藉资抚驭。今既物议腾沸。为众论所不容。如再令服官原省。则官与民为仇敌。恐至激成事端。应请  申谕该巡抚悉心察看。如该员等果能痛改前习。再出具切实考语。保留本省。此后如有贪鄙劣蹟。别经发觉。即治该抚以滥保匪人之罪。则回护属员之习。庶可稍戢矣。臣所谓禁欺朦者此也。臣知识檮昧。无补时艰。谨就管见所及。据实直陈。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

  条陈整饬吏治疏同治八年 

监察御史袁方城

窃维天下者。州县之所积也。一州县得人。则一州县治。各州县皆得其人。则天下无不治。  皇上澄叙官方。勤求民隐。其以察吏安民之道。  诰诫督抚者。至详且悉。而吏治仍未振兴者。臣尝推原其故。一由于军务省分。督抚之精神才力。俱用之于练兵筹饷。而于吏未治或未暇兼顾。一由于文诰相承。督抚虽有整饬之心。而未知所以整饬之术。以致粉饰因循。积重难返。臣愚以为不澄其源。则流无由洁。不去其獘。则利亦无由兴。不揣冒昧。谨拟六条。敬为我  皇上陈之。一道府大员不宜用捐纳人员也。巡道膺考察属吏之任。知府有表率众僚之职。秩渐崇。责亦綦重。内而部院司员。外而厅州知县。或由  特旨简放。或由保荐升转。其人必皆历链十余年或二十年。方与其选。惟捐纳人员。不计年劳之浅深。亦不问才守之优绌。但舍厚赀。便膺方面。及履任之后。有不厌观听而为属吏所轻者。有不谙政令而为吏胥所欺者。夫己则不明。安能察人。己则不正。安能率属。吏治之不振。未必不由于此。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捐纳道府人员。必老成谙练。才守兼优。方准留补。其余则严行甄别。并请  旨饬下捐输衙门。以后除由进士举人五贡出身者。仍准报捐道府外。其余一概不准报捐道府。庶名器愈重。而仕途渐肃矣。一军营保举不许擅保文员也。查军营中。惟办理文案总办营务处。须用文员。不过数人十数人足矣。其余带队打仗。皆武夫事耳。乃近来军营习气。一仗之胜。保举文员动辄百余人。并有无谋无勇。优游戎幕。徒以亲戚情面。师友属托。亦得滥膺荐牍。夫以陷阵摧锋之能。而责以簿书钱谷之事。实已用违其才。况其人由钻营请托而来。安能洁己爱民有益地方乎。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由军功保举文员。必深谙吏治。有守有为。方准留用。若祗有军功。而吏治未谙者。请按其品级。改为武职。其由钻营请托而得者。则严行甄别。并请  旨饬下统兵大员。以后军营保举。除办理文案及总办营务数人外。凡带队打仗得有军功者。只准保升武阶。不许擅保文职。庶用当其才。而治效可&#61489。矣。一军功开复人员宜严加甄别也。夫官至被参。复经部议斥革。则其人之不可用明矣。向来吏部设有不准捐复之条。所以严立限制。近因军务繁兴。凡被参革及大计甄别人员。明知不能捐复。乃多方夤缘投入军营。一仗之胜。厕名其间。遂已公然开复。此等人员。或营私罔利。或暴虐病民。才力心术已可概见。岂在军营奔走一番。遂可长其才力。换其心术乎。变乱之兴。未始非贪酷之员阶之为厉。乃既酿祸于前。彼反因祸而得福。又何怪贪酷之员肆无忌惮也。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留心察核。凡军功开复人员。果能涤虑洗心。力图上进。方准留用。傥稍萌故态。即具实严参。并请  旨饬下统兵大员。以后凡参革人员。不得擅行留营。违者重治其罪。庶劣员有所儆惧。而官常可饬矣。

一各省实缺州县不宜数数更调也。古来循吏之多。无过两汉。汉宣帝有言。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其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故服习其教化。迩来捐例大开。捐纳人员。每省多至数百人。上司垂怜。倡为调剂之说。往往将实缺州县。调往他处。而令穷员往署。无论宋斤鲁削。迁地不能为良。彼穷员者。知上司调剂之也。又知己之不能久任。于是视民生之休戚。地方之理乱。漠然不一动于心。而日朘月削。惟一己之囊橐是肥。吏治之坏半由于此。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凡实缺州县。如有贪暴劣迹。或才力不胜。即当据实严参。否则毋得数数更调。即有署事缺出。亦须为缺择人。不可徒悯穷员。意存见好。庶长材得以展布。而久道化成矣。一文员朦捐本籍宜令自行检举也。 国家定制。凡文员选缺在本籍五百里内者。俱令回避。所以杜瞻徇报复之獘。法至善也。乃近来捐生意存趋避。往往冒他省之籍。捐本籍之官。履任以后。或因睚&#61358。之嫌。而意图报复。或徇亲友之托。而变乱刑章。种种獘端。皆从此出。夫人臣筮仕。何地不可效忠。顾先卖祖父以求荣。其居心已不可问。而况百獘丛生不可究诘乎。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明切宣示。凡朦捐本籍文员。许其自行检举。改归他省。如始终朦混。别经发觉。即治以欺罔之罪。庶公道大昭。而人知奉法矣。一司道与属员不许拜认师生也。夫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古人所耻。乃近来州县。往往于司道中。窥其为督抚所信任者。不惜重赀。执贽门下。一经列入门墙。即使造&#61198。无穷。其师为之维持徇庇。四川前数年。此风甚炽。今督臣吴棠到任。力加整饬。若辈稍知敛&#61527。。但恐日久。故态复萌。更恐此风。他省亦所不免。拟请  旨饬下各督抚严切示禁。凡司道中有与属员拜认师生者。即具实严&#60391。。如督抚徇纵不言。别经发觉。并将督抚严加议处。庶奔竞之风绝。而吏治可清矣。以上六条。俱积獘相沿。有关吏治。欲扩清而振作之。惟在各督抚之公忠体 国。实力遵行。将源清而流自洁。獘去而利自生。于以察吏安民。上副我  皇上宵旰勤求之至意。则元气可复。而太平立至也。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

  条陈力戒因循疏同治八年 

江苏巡抚丁日昌

窃臣准部咨。于同治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内阁奉  上谕。昨据毛昶熙奏军务渐平宜益思寅畏等语等因。钦此。仰见  圣主治益求治。安益求安。臣恭读之余。无任钦感。伏维自古天下国家之治乱安危。在于因循与不因循而已。然当丰亨豫大之余。利之当兴者。议论多而不能折衷一是。獘之当除者。顾忌多而不敢轻议更张。始则中于因循而不自知。继则安于因循而不能知。终且囿于因循。虽明知而不克自振。故非力戒因循。终难期久安长治。而或者以积重难返为虑。是犹乘敝舟而泛江河。当其浅而弃之。辄以濡足为虞。駸駸乎入于中流。人力无所施。手足无所措。惟有坐听其不可为而已矣。我   皇太后  皇上勉励臣工。首以力戒因循为谕。此诚我 国家亿万年无疆之休。岂特一时治安之计哉。臣谨当恪遵  圣训。尽虑竭忠。择时事之尤为切要者。敬一一缕晰陈之。一贤才宜亟求也。国家之有贤才。犹鱼之有水。木之有根。火之有膏。故一县得人。则一县治。一郡得人。则一郡治。一省得人。则一省治。然必其才足以任一省之事。而后一省治。足以任一郡之事。而后一郡治。足以任一县之事。而后一县治。若不审其才力之所至。辄付以抚字之权。犹之负荷者。其力仅足以举十钧。而付以百钧之任。其不颠覆者几何哉。且夫百工技艺。皆须习而后能。亦须能而后用。故治宫室。则必延匠人。治疾病。则必延医士。今身系地方之责。除趋跄应对以外。遇谳狱则不知刑名。而付之幕友。遇催科则不知钱谷。而付之吏胥。皆由其平日所学不能推之于用。故临事所用不能本之于学。犹之强匠人以治疾病。强医士以治宫室。疾病必危。宫室必倾。夫宫室疾病。一人一家之事也。尚不可轻且易如此。顾于牧民大事。可令贸贸者操刀而试割哉。夫今日之贼盗。皆昔日之百姓也。百姓何以忍为盗贼。则以偪于饥寒。百姓何以致于饥寒。则以有司不能抚字。然则此时有司之循良贪酷。即关系异日之治乱安危。故在今日而求贤才。尤不可淡漠视之矣。臣观三代两汉之初。治理最盛。循吏最多。皆由登进之途广。而任用之势专。登进广。则贤才不致见遗。任用专。则贤才得以尽力。应请  敕下中外大臣各举所知。并开贤良方正之科。以行举。不以言举。称职者。举主共其荣。不称职者。举主同其罚。但严责大吏以地方治与不治。不苛求用人与资格合与不合。天下者。各省之所积。各省者。州县之所积。各省之大吏得人。则州县得人。州县皆治。则天下治矣。一&#62532。员宜变通也。军兴以来。捐纳四开。而又减价以招之。军功本易。而又积年以致之。其不能不&#62532。者势也。从前之捐输为济饷计。今日之捐输不惟不足以济饷。而且足耗饷。何也。捐输减至数成。可谓体恤极矣。而又有铁钱票本米捐筹补捐归补捐诸名目。名为一成二成。核其实银到部。不过数厘。且即此数厘之中。有书吏之费。有局员之费。除捐铜一局外。其余外省捐输。足恃以济急者。恐寥寥矣。况捐例既宽。人怀侥幸。不独家仅中赀者。弹冠而来。即赤贫无以为生者。往往醵费集赀。以官为市。以为千数百金。捐一官职到省。一有差使。月支数十金。更可收数分之息。如或署事补缺。少者数千。多者数万。但图一身之有益。不顾大局之有损。

然则捐员以所入较所出。其本可谓极微。其利可谓极厚。 国家以所得较所失。其失可谓极重。其得可谓极轻。譬如富家偶值缺乏。啬用可也。藉债可也。若以所有田宅。贱租于人。任其荒芜毁坏。是现在之租息既不能收。而田之荒者须复垦。屋之毁者须复修。为计岂不甚左。今减价开捐。令其牧民。是何异以田宅贱租于人。而任其荒芜毁坏也。且各省请开捐例之时。以为捐员所得者。不过部文一纸而已。而不知该员持文到省。得缺之后。从此可以侵吞正款。从此可以欺压小民。听讼可使曲者为直。缉捕则可使诬良为盗。设当收捐之时。即预计其造孽之时。则虽捐数盈千累万。亦何&#62714。作饮酖止渴之计哉。凡人情于得之不甚艰难者。其视之不甚爱惜。今以自视不甚爱惜之官。而令治甚可爱惜之百姓。则吏治之不能蒸蒸日上也亦固其所。至于军功保举一途。贤否亦属不一。在帅臣当星火燎原。不能不宽其格以资指臂。在疆臣当疮痍满目。不能不苛其格以觅循良。现在捐班军功二途。纷至沓来。处处有人满之患。尤不可不预筹变通。以防&#62532。滞。即如江苏一省言之。道员可由外补之缺。不过二三员。府州县同通可由外补之缺。亦不过数十余员。而候补道约有六七十人。候补同通州县约有一千余人。夫以千余人补数十员之缺。固已遥遥无期。即循资按格而求署事。亦非十数年不能得一年。其捷足先登者。非善于钻营。即有所系援者也。此辈性成浮薄。安望其能牧养小民。至于十余年而得署事一年。此前十数年中。衣服饮食之资。养家应酬之费。皆须于一年署事中取偿。而后十余年中。衣服饮食之资。养家应酬之费。又须于一年署事中预蓄。置犬羊于饥虎之前。而欲其不搏噬。虽禁以强弓毒矢。而势固有所不能。然则无恒产因而无恒心。非独人尽无良。抑亦穷困有以致之也。为今之计。惟有将已然之官。设法裁汰疏通。未然之官。暂且停捐截选。拟请  旨敕部通计京铜局每年所收实银。上库共有若干。酌提外省洋关厘捐拨补。外省捐例。尤宜暂停。庶根本既清。而枝叶可渐茂矣。一廉俸宜加增也。窃惟我 朝定例。正俸之外。更加  恩俸。常禄之外。更给养廉。固以体恤臣僚。实以预绝贪冒也。惟自二百年来。风俗由质而趋文。日用有增而无减。京外官所入。已有不敷所出之势。加以丁耗画为军饷。漕白绌于转输。扣俸折廉。所得弥寡。故京官不足以养其廉。则不能不典质挪移。以免饥寒之偪。外官不足以养其廉。则上司不能不取之下属。下属不能不取之百姓。上下相渔。以为利薮。是非由之不明。举措由之不公。侵吞所至。仓库之盈者可虚。掊克所及。百姓之富者可贫。极其终。足致祸乱之相寻。原其始。则由支用之不给。夫古者重禄劝士。庶人在官。禄足代耕。汉张敞萧望之之言。亦曰仓&#61780。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盖必使其心无内顾之忧。然后其身能为国家之用。且京外官同系努力从公。何以京官廉俸不及外官十分之一。厚薄悬殊。必驯致外重内轻之渐。

臣愚以为今日欲正人心。澄吏治。当自各官之加廉俸始矣。京官有职掌之员。似应分别等差。或如外官之半。使一身一家。终岁足以自给。外官督抚。廉俸较重。足额之后。自可毋庸再加。司道以下。或酌量加增公费。而将所有陋规全以充公。如此。而犹有&#61578。法营私。则严刑峻法以随其后。庶法令可行。而政体可肃清矣。或恐骤增钜款。费无所出。殊不知廉俸足则吏治清。吏治清则正款涓滴无亏。盐漕丁厘诸大政。丝毫可无獘混 国帑自可日充。此利之在显然者也。上下实事求是。官吏不致贪赃枉法。驱民为盗。则军务之供给可停。荒废之地利可尽。此利之在隐然者也。而且今之道府。养廉之外。皆靠节寿。州县养廉之外。皆靠平余。不过未经上达  天听耳。则何如明定章程。给予办公之费。而挈私者而归之于公。使受者无徇纵之獘。与者无挟制之情。其裨益公家。何可计数。臣面与曾国藩李鸿章马新贻卞宝第李瀚章等熟商。皆以为京官困苦如此。加廉一层。实为目前急不可缓之事。即使数目稍钜。各省督抚于奉  旨酌议之后。皆当钦遵竭力筹办。伏望  敕下中外大臣酌议施行。庶可变积重之势矣。一书吏宜整顿也。唐臣刘晏理财。不用胥吏而用士类。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办理厘金。亦不用吏而用士。诚以士之心名重于利。吏之心利重于名。夫至利重于名。则非舞獘无以遂其营私之愿矣。近来书吏。尤为积重难返。内而部院。外而督抚司道州县衙门书吏。皆有缺主。每一缺主。或万余金。或数千金。自为授受。奸黠之人。买一书吏缺其利息强于置产十倍。与在署办事之书吏。朋比为奸。而无须见官之面。即或误公。而官但能革在署办事之书吏。不能革外间坐缺把持之书吏。官有迁调。而吏无转移。是以世俗有官去衙门在之语。前人亦有官无封建吏有封建之说也。然权归书吏至于积重难返者。其故有三。官之任事。多者四五年。少者不过二三年。而书吏则长子孙于其中。官于律例。不过浅尝辄止。治兵者未必知兵。治礼者未尝习礼。而书吏则专门名家。各有所司。夫以视同传舍之官。而驭世长子孙之吏。是欲去獘而不能。专门名家之术。非浅尝辄止者所能窥其底蕴。是虽有獘而不知。此其故在任不久而术不精也。官仅一人。而朝综兵刑之任。暮有钱谷之司。案仅一事。而有律中之例。有律外之条。同一案也。有贿赂。则可援从前已准之案。以偿其欲。无贿赂。则可援从前已駮之案。以神其说。即因有獘而设法以防之。乃法甫立。而吏即藉法以售其奸。一人之精神有限。而律例之变化无穷。此其故由于任太繁而法太密也。汉廷公卿。由吏掾出身者。不可胜数。今假之以事权。而又限之于流品。是禁其杀人。而又授之以刃也。古之贤者。何常之有。或出身于版筑。或托足于鱼盐。今书吏孜孜汲汲于案牍之中。其于民事。或较之寻章摘句者有一日之长。而反限之以所至。是绝之而复用之。彼既不能自奋于功名矣。则必将财利之是求。而且人多财薄。以有限制之辛工。养无限制之书吏。若奉公守法。则其势将不足以自存。此其故由于出身不优而&#61780。禄不厚也。

臣愚以为宜专设律例一科。三考得隽。然后准充书吏。优给薪水。仍复每年一考。士类皆得入选。数不在多而在精。限满者优予陞转之阶。与正途无异。其有才识闳远者。准本官加结特保。人既不以书吏薄之。彼亦庶知自爱。官复久任而专其责。任久则底蕴可尽知。责专则嫌疑不必避。并请  旨敕下军机六部王大臣。选举精通律例之员。原本会典则律例法等书。仿照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或分别门类。以律为经。以例为纬。定为画一不变之条。删繁择要。勒成一书。  颁行天下。凡百有为。不出此书范围。在 朝廷抱一以式。天下百尔臣工。得以确然有所遵守。庶书吏之权。将不收而自轻矣。

  示庆藩论任事             

郭崑焘

近来风气不任事而好议事。席丰厚之势。处崇高之境。身兼富贵。安享荣华。不顾人之嫉忌。而专务嫉忌他人。自快私欲。般乐怠傲。虽费重资不惜。而输助公家。利济寒素。则锱铢必较。亦可谓之三反。后一反。乡里富家子亦优为之。前二反。则皆出于搢绅世族之有才气势力者。此三十年前所无。君子于此知世变矣。军兴以来。营中亲兵散勇。亦多屡膺保荐。花翎红顶。几&#61226。城市。既无官职可以自效。复无资财可以自存。即又不能遂厥初衣。重理故业。愚懦者则到处求人。黠滑者则流入戈会。尝谓粤贼之起。其始磨厉湖南之豪杰。其后乃败坏湖南之风气。极盛难继。理固然也。闻汝营中规矩尚好。惟哨弁多用提督总兵。究恐难于驾驭。且须密察其从何军出。身有无戈会形迹。如有此等人。便须设法处办。察其无积恶之才。不足为患者。则远遣之。不特为目前驱策着想。兼须为异日遣散着想。此未宜曲徇人情兼收并蓄者也。来&#61371。谓办事难于忍气。吾谓不办事则已。办事未有不受气者。办大事受大气。办小事受小气。此虽盛时亦所不免。要须谨操守。勤职分。持大体。略细务。毋好为矫激。毋自炫才华。语言之间。留人地步。酬对之顷。常存谦退。久之人必能相谅。不可不知。

  示庆藩论处世             

郭崑焘

君子讷言敏行。敏事慎言。讷与慎。即深沈之谓也。喜怒不形于色。臧否不出诸口。人不得窥爱憎以为迎合。古人担当大事。身任天下之重。未有浅露躁率而能成功者。不独英雄豪杰。须深沈以立事。即奸雄之徒。亦必藉深沈以济其欲。特其深沈正其阴险耳。学问以培其本。体察以充其识。涵养以蓄其气。历练以发其才。随事留心。随处自省。犹有浅露躁妄者寡矣。此君子之深沈。异于小人之阴险也。汝天姿识解。均尚有过人处。惟轻于发言。时不免涉于浅躁。但能力矫其偏。使知虑专而神识定。则所以进德在此。所以广才亦在此矣。知之勉之。人不可以不精明。然自诩精明。往往受精明之蔽。盖自以为精明。则凡处事用人之误。必不&#62714。自承其误。或更信为无误。且不乐人之道其误。而耳目之蔽多矣。又精明者易流于苛细。事事而察之。其精神必不能无疏漏。转将详于细而略于大。可以理繁剧。而不可以总纲维。古人所以贵寓精明于浑厚也。

  劝诫浅语             

曾国藩

   劝诫州县四条上而道府下而佐杂以此类推

一曰治署内以端本。 宅门以内。曰上房。曰官亲。曰幕友。曰家丁。头门以内。曰书办。曰差役。此六项者。皆署内之人也。为官者欲治此六项人。须先自治其身。凡银钱一分一毫。一出一入。无不可对人言之处。则身边之人不敢妄取。而上房官亲幕友家丁四者皆治矣。凡文书案牍无一不躬亲检点。则承办之人不敢舞獘。而书办差役二者皆治矣。

二曰明刑法以清讼。 管子荀子文中子之书。皆以严刑为是。以赦宥为非。子产治郑。诸葛治蜀。王猛治秦。皆用严刑以致乂安。为州县者。苟尽心于民事。是非不得不剖辨。谳结不得不迅速。既求迅结。不得不刑恶人。以伸善人之气。非虐也。除莠所以爱苗也。惩恶所以安良也。若一案到署。不讯不结。不分是非。不用刑法。名为宽和。实糊涂耳。嬾惰耳。纵奸恶以害善良耳。

三曰重农事以厚生。 军兴以来。士与工商。生计或未尽绝。惟农夫则无一人不苦。无一处不苦。农夫受苦太久。则必荒田不耕。军无粮则必扰民。民无粮则必从贼。贼无粮则必变流贼。而大乱无了日矣。故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病商之钱可取。病农之钱不可取。薄敛以纾其力。减役以安其身。无牛之家。设法购买。有水之田。设法疏消。要使农夫稍有生聚之乐。庶不至逃徙一空。

四曰崇俭朴以养廉。 近日州县廉俸。入款皆无着落。而出款仍未尽裁。是以艰窘异常。计惟有节用之一法。尚可公私两全。节用之道。莫先于人少。官亲少。则无需索酬应之繁。幕友家丁少。则减薪工杂支之费。官厨少一双之箸。民间宽一分之力。此外衣服饮食。事事俭约。声色洋烟。一一禁绝。不献上司。不肥家产。用之于己者有节。则取之于民者有制矣。

   劝诫营官四条上而统领下而哨弁以此类推

一曰禁骚扰以安民。 所恶乎贼匪者。以其淫掳焚杀扰民害民也。所贵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扰害百姓。则与贼匪无殊矣。故带兵之道。以禁止骚扰为第一义。百姓最怕者。惟强掳民夫强占民房二事。掳夫则行者辛苦。居者愁思。占房则器物毁坏。家口流离。为营官者。先禁此二事。更于淫抢压买等事。一一禁止。则造福无穷矣。

二曰戒烟赌以儆惰。 战守乃极劳苦之事。全仗身体强壮。精神完足。方能敬慎不败。洋烟赌博二者。既费银钱又耗精神。不能起早。不能守夜。断无不误军事之理。军事最喜朝气。最忌暮气。惰则皆暮气也。洋烟瘾发之人。涕洟交流。&#61226。身瘫软。赌博劳夜之人。神魂颠倒。竟日痴迷。全是一种暮气。久骄而不败者。容或有之。久惰则立见败亡矣。故欲保军士常新之气。必自戒烟赌始。

三曰勤训练以御寇。 训有二端。一曰训营规。二曰训家规。练有二端。一曰练技艺。二曰练阵法。点名演操。巡更放哨。此将领教兵勇之营规也。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规也。为营官者。待兵勇如子弟。使人人学好。个个成名。则众勇感之矣。练技艺者。刀矛能保身。能刺人。枪&#61367。能命中。能及远。练阵法者。进则同进。站则同站。登山不乱。赴水不杂。总不外一熟字。技艺极熟。则一人可敌数十人。阵法极熟。则千万人可使如一人。

四曰尚廉俭以服众。 兵勇心目之中。专从银钱上着意。如营官于银钱不苟。则兵勇畏而且服。若银钱苟且。则兵勇心中不服。口中讥议。不特扣减口粮缺额截旷而后议之也。即营官好多用亲戚本家。好应酬上司朋友。用营中之公钱。谋一身之私事。也算是虚糜饷银。也难免兵勇讥议。欲服军心。必先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不妄花一钱。则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则一营廉。不独兵勇畏服。亦且鬼神钦伏矣。

   劝诫委员四条向无额缺现有职事之员皆归此类

一曰习勤劳以尽职。 观于田夫农父。终岁勤劳而少疾病。则知劳者所以养身也。观于舜禹周公。终身忧劳而享寿考。则知劳者所以养心也。大抵动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二曰崇俭约以养廉。 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昔年举贡生员在外坐馆。不过每月数金。今则增至一两倍而犹嫌其少。此所谓不知足也。欲学廉介。必先知足。观于各处难民。&#61226。地饿莩。则吾辈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气运可挽回矣。

三曰勤学问以广才。 今世万事纷纭。要之不外四端。曰军事。曰吏事。曰饷事。曰文事而已。凡来此者。于此四端之中。各宜精习一事。习军事。则讲究战攻防守地势贼情等件。习吏事。则讲究抚字催科听讼劝农等件。习饷事。则讲究丁漕厘捐开源节流等件。习文事。则讲究奏疏条教公牍书函等件。讲究之法。不外学问二字。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问于当局。则知其甘苦。问于旁观。则知其效验。勤习不已。才自广而不觉矣。

四曰戒傲惰以正俗。 余在军日久。不识术数占验。而颇能预知败征。大约将士有骄傲气者必败。有怠惰气者必败。不独将士然也。凡委员有傲气者亦必偾事。有惰气者亦必获咎。傲惰之所起者微。而积久遂成风俗。一人自是。将举国予圣自雄矣。一人晏起。将举国俾昼作夜矣。今与诸君约。多做实事。少说大话。有劳不避。有功不矜。人人如此存心。则勋业自此出。风俗自此正。人材亦自此盛矣。

   劝诫绅士四条本省乡绅外省客游之士皆归此类

一曰保愚懦以庇乡。 军兴以来。各县皆有绅局。或筹办团练。或支应官军。大抵皆敛钱以集事。或酌量捐资。或按亩派费。名为均匀分派。实则高下参差。在局之绅耆少出。不在局之愚懦多出。与局绅有声气者少出。与局绅无瓜葛者多出。与局绅有夙怨者。不惟勒派多出。而且严催凌辱。是亦未尝不害民也。欲选绅士。以能保本乡愚懦者为上等。能保愚懦。虽伪职亦尚可恕。凌虐愚懦。虽巨绅亦属可诛。

二曰崇廉让以奉公。 凡有公局。即有经管银钱之权。又有劳绩保举之望。同列之人。或争利权而相怨。或争保举而相轧。此不廉也。始则求县官之一札以为荣。继则大柄下移。毫无忌惮。衙门食用之需。仰给绅士之手。擅作威福。藐视官长。此不让也。今特申戒各属绅士。以敬畏官长为第一义。财利之权。归之于官。赏罚之柄。操之自上。即同列众绅。亦互相推让。不争权势。绅士能洁己而奉公。则庶民皆尊君而亲上矣。

三曰禁大言以务实。 以诸葛智勇。不能克魏之一城。以范韩之经纶。不能制夏之一隅。知兵事之成败利钝。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近年书生侈口谈兵。动辄曰克城若干。拓地若干。此大言也。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近年书生多好攻人之短。轻诋古贤。苛责时彦。此亦大言也。好谈兵事者。其阅历必浅。好攻人短者。其自修必疏。今与诸君子约。为务实之学。请自禁大言始。欲禁大言。请自不轻论兵始。自不道人短始。

四曰扩才识以待用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起。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工夫也。今士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用世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进。才亦渐充。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以上十六条。分之。则每一等人各守四条。合之。则凡诸色人皆可参观。圣贤之格言甚多。难以备述。朝廷之律例甚密。亦难周知。祗此浅近之语。科条在此。黜陟在此。愿我同人共勉焉。

  重刻陈文恭公五种遗规序         

吴慈鹤

余吴人也。知桂林陈文恭公事较悉。盖公抚吴日久。以清操亮节风率僚属。吏治民俗为之一变。闻其时繁剧州县署。傔仆不过一二人。衣服中单皆布素。赋歛无升斗斛面耗羡之增。即俸&#61371。所入。充公私用。已宽然有余。有稍不谨者。同僚即屏不与交。故上下赡足。风气&#62741。厚。畏清议而重犯法。其治如此。后得公所着四种遗规。及在官法戒录。读之。而后知公以大儒而为名臣。其经济原本于学问。不同于矫情干誉者为也。夫无源之水。其流必竭。不根之木。其末必摽。矫揉刻厉以为之。而欲其足以信于下而孚于民。未之有也。公所着书。首养正。端告蒙之始也。曰从政。裕临民之略也。曰训俗。迪民彝也。曰教女。修内则也。曰在官法戒录。盖为府史胥徒辈说法。而公之用心于是至矣。开封太守王君。以京东右族。久官中土。克循克能。所在称治。台省赏其才。自怀移汴。于公暇出是编。倡诸郡伯割俸重梓。盖能以文恭之心为心。而欲以文恭之所以正己率属教民成俗者。相劝勉也。今之有司牧之责者。拥专城。居方面。孰不欲其名声之垂于无穷。而吏若民尽从其教哉。乃能言之未必能行之。能行之未必尽能应之者。岂勤于始而怠于终欤。抑厚于人而薄于己欤。由于所为者不必尽。由于所习内外之闲有所壅阏锢蔽。师友之规。明哲之训。不能日至于前也。善乎。公之书首正蒙也。少长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端其教于舞勺舞象之时。使之是非邪正。了然于中。恭敬撙节退让。娴习于外。迨既壮既老。而偭规错矩。易其素守者。吾知鲜矣。吾之所以能养吾廉者。俭也。躬为布被脱粟。而闺房之内。一簪珥之费动辄千金。其为廉也。必不能以长保。必吾能为公仪休之拔葵。而助于内者。亦能如乐羊子之妻。郑善果之母。庶几可以持久。公之教女。所以教为妇也。曾是从政者而可忽乎。曾是有教民之责者而可忽乎。自两汉察举之法不行。而功曹掾吏亭长三老之属。希有士人为之者。问其职。奉法者也。其所为者。皆舞文弄法之事也。必将多方以投上之所好。百出以愚上之耳目。而难乎其为上矣。惕之以威。威多则玩。驭之以术。术久亦穷。不如去其桀黠者。而进其可教者。日讨而训之。万一有所感悟。幡然入于为善。安在如胜国徐况诸贤。不可再见耶。虽然。职无大小。权所在。即人所属。凡奔走给事者。皆容悦我者也。往来之戚尚&#59494。宾客。皆有待于我者也。如是而得闻其过者寡矣。师友之箴规。不可骤得。得古人一编。日摩&#60085。而三复之。若者吾所已能。若者吾所未至。勉其所未至。而益修其所已能。则随在皆师保也。闼户犹境内也。治己以率属。劳身以勤民。犹之表立于此而影应于彼。其效未有不彰明较着。而非矫情干誉者所可袭而取矣。今两河吏治。方蒸蒸日上。王君又首倡重刊是编。以为有位者劝。泛海而得舟筏。登高而悬梯桄。使读之者照然共睹。知学之有益于仕。而仕之必资于学。且今之所谓迂阔而远于事情者。乃古之所谓贤也。余虽不克身被文恭之教。而喜得见是编之行于中州。中州犹三吴也。今日之治。犹当日之治也。是则王君重刊之志也夫。